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172章 我的后台是秦皇

第172章 我的后台是秦皇(1/2)

    辽东总督府·夜宴

    红烛高烧,酒香四溢。

    辽东总督关永年斜倚在太师椅上,醉眼朦胧,手中金樽摇晃,酒液溅湿了锦缎官袍。席间坐着的皆是辽东军政要员,众人推杯换盏,谄笑逢迎,却无人敢多劝一句——谁都知道,这位总督大人酒量浅,脾气大,喝多了更是口无遮拦。

    “大人,最近朝廷派来的巡查御史盯得紧,咱们……是不是该收敛些?”一名心腹趁着敬酒的间隙,压低声音提醒道。

    关永年闻言,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盘叮当乱响。

    “收敛?呵!”他冷笑一声,醉意上涌,嗓音陡然拔高,“老子十三岁就跟着当今陛下打天下!陛下就是我干爹!谁敢跟我过不去?嗯?!”

    满座寂静。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话。关永年见状,更是得意,仰头灌下一杯烈酒,继续大放厥词:

    “辽东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老子说了算!什么狗屁御史,敢在老子地盘上指手画脚?信不信明天就让他们‘意外坠马’?!”

    山海关·暗流涌动

    翌日清晨,山海关总兵府。

    总兵赵铁鹰捏着一封密信,眉头紧锁。信是关永年亲笔所写,只有寥寥数字:

    “严查关内外往来,尤其是庭记。”

    “庭记”是朝廷监察御史秘密呈送皇帝的奏报,通常由驿卒或商队夹带出关,再经特殊渠道送入京城。若被截获,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赵铁鹰沉吟片刻,唤来亲信副将:“传令下去,从今日起,所有出入关者,无论官民,一律严查!尤其是文书信件,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副将领命而去,赵铁鹰望着窗外巍峨的城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关大人这次……是要玩把大的啊。”

    驿道上的杀机

    三日后,山海关外十里驿亭。

    一名驿卒策马疾驰,怀中紧紧揣着一封加蜡密封的文书。他是辽东监察御史的心腹,奉命将一份密奏送往京城。

    然而,就在他即将抵达关隘时,一队骑兵突然从两侧密林中冲出,瞬间将他团团围住!

    “下马!查验!”为首的军官厉声喝道。

    驿卒心头一紧,强作镇定道:“军爷,小的是递送寻常公文的驿卒,并无违禁之物……”

    军官冷笑:“少废话!搜!”

    两名士兵粗暴地将他拽下马背,三两下便从他怀中搜出了那封密信。驿卒面如死灰,眼睁睁看着军官拆开蜡封,扫了一眼内容,随即狞笑道:

    “果然是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带走!”

    总督府的“庆功宴”

    当夜,辽东总督府。

    关永年把玩着那封截获的密信,脸上浮现出阴冷的笑意。信中详细记录了他强征壮丁、私开黑金矿、勾结女真部落贩卖奴隶的罪证,字字诛心。

    “好,很好。”他缓缓将信纸凑近烛火,火焰瞬间吞噬了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

    “大人,那驿卒……怎么处理?”赵铁鹰低声问道。

    关永年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老规矩,埋深点。”

    赵铁鹰会意,正要退下,关永年却又叫住他:“等等。”

    他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听说……这位御史大人,最近纳了一房小妾?”

    赵铁鹰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狞笑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御史府的“意外”

    五日后,辽东监察御史府邸突发大火。

    火势凶猛,顷刻间吞噬了整个后院。等仆役们拼死救出御史时,他已被烧得面目全非,而他那刚过门半月的小妾,则化作了一具焦尸。

    官府对外宣称是“烛火引燃帷帐”,但辽东官场上下心知肚明——这是关永年的警告。

    京城的沉默

    奇怪的是,如此恶性事件,朝廷却迟迟未有反应。

    有人说,是关永年的靠山太硬;也有人说,是皇帝念及旧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无论如何,经此一役,辽东官场再无人敢与关永年作对。

    三个月后,关永年三十寿辰,辽东文武百官齐聚总督府贺寿。

    席间,他醉醺醺地举杯,对着满堂宾客狂言:

    “在这辽东,老子就是王法!陛下是我干爹,谁敢动我?!哈哈哈……”

    众人唯唯诺诺,纷纷附和。

    《民谣暗潮》

    辽东·市井暗流

    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沈阳城的街巷,几个孩童蹲在墙角,用木棍在沙土上划拉着什么。忽然,其中一个孩子压低嗓音,哼起了一段古怪的调子:

    “辽东有个关大郎,威风凛凛坐高堂。”

    旁边的孩子立刻接上,声音细若蚊蝇却透着狡黠:

    “黑金换得乌纱帽,白骨堆出锦绣乡。”

    不远处,一个卖炊饼的老汉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惶。他快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