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172章 我的后台是秦皇

第172章 我的后台是秦皇(2/2)

上前,一把拽起孩子们的后领,低声呵斥:“小兔崽子!不要命了?这词儿也敢唱!”

    孩子们一哄而散,但那古怪的旋律却像长了脚,顺着巷子飘向更远的地方。

    民谣的滋生

    没人知道这歌谣最初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有人说,是黑金矿上逃出来的劳工临死前编的;也有人说,是某位被烧死的御史门客留下的诅咒。

    但无论如何,这短短四句词像野火般蔓延开来——

    茶楼里,醉汉拍着桌子含混地哼;

    码头上,脚夫们扛货时用喘息声应和;

    甚至连青楼的歌姬,都会在琵琶声里暗藏几个变调,让懂的人会心一笑。

    关永年很快收到了风声。

    “查!给老子彻查!”总督府的书房里,瓷盏砸在地上碎成齑粉,“三天之内,我要知道是哪个杂碎在背后捣鬼!”

    血腥镇压

    翌日,辽东各城贴出告示:

    “传唱逆谣者,以谋逆论处,枭首示众。”

    衙役们如狼似虎地冲进市集,但凡听到只言片语,立刻锁人下狱。沈阳城南门很快挂起一排血淋淋的头颅,最边上一颗竟是个十三岁的哑巴——他不过是在纸上画了四个圆圈,被解读成“四句反诗”。

    但诡异的是,杀戮越狠,民谣传得越广。

    进京的旋律

    初春,一队关外来的皮货商住进京城悦来客栈。

    深夜打烊后,伙计擦着桌子忽然听见厢房里传来压低的哼唱:

    “关大郎,心发慌,就怕夜半鬼敲窗——”

    他吓得抹布掉进水盆。第二天,这首带着辽东口音的调子就出现在西市鱼贩子的吆喝里。

    半个月后,连翰林院修撰家的小公子放学路上都会蹦跳着唱:

    “金銮殿上圣明君,怎知辽东夜哭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