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擦干手走到客厅,父亲正对着体育版的足球赛皱眉,母亲把择好的青菜放进竹篮,水珠顺着菜叶滴在水泥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记。林阳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暗着,像藏着什么没说出口的话。
“爸,妈,我先回屋了。”他说。
“嗯,早点睡,明天还上班。”母亲头也没抬,手里的动作没停。
父亲从报纸上抬起眼,瞥了他一下:“跟那姑娘……别聊太晚。”
林阳“嗯”了一声,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的瞬间,他立刻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时,小薇的微信对话框正停留在“好呀,那我明天买点水果过去”。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分钟,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却不知道该打些什么。
就在这时,手机震了一下,小薇发来一条新消息:“林哥,我想了想,咱们才认识一天,就去你家吃饭是不是不太好?”
林阳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赶紧点开:“我爸妈就是觉得人多热闹,没别的意思。”
“我知道叔叔阿姨是好意,”对方回复得很快,“但在我们老家,男孩把女孩往家里领,那都是差不多要定亲了,是要让街坊邻居都看看家庭的。”后面跟着个纠结的表情,“我觉得……咱们还是先自己处着吧,等互相了解透了,再见家长也不迟。”
林阳看着屏幕上的字,忽然想起小薇说“真诚点没毛病”时的眼神。她的顾虑不是见外,是认真——像对待一份需要仔细核对的清单,不敢有半点马虎。他想起自己大学时跟室友讨论“闪婚靠谱吗”,那时觉得“感觉对了就行”,现在才明白,对普通人来说,婚姻更像仓库里的盘点,得一项项理清楚,急不得。
“我明白你的意思。”他打字回复,“是我考虑不周了。”
“不是你的错,”小薇回得很快,“主要是我还没准备好。你想啊,我这一去,叔叔阿姨肯定得盯着我看,问这问那的,我嘴笨,怕说错话。”她发了个吐舌头的表情,“等过两三个月,咱们互相熟悉了,我再正式拜访叔叔阿姨,好不好?”
“好。”林阳几乎没犹豫就回了这个字。他想象着小薇对着手机吐舌头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了扬,“那明天晚上,还去小区门口的家常菜馆?”
“嗯!”对方回了个用力点头的表情,“我请你吧,总让你花钱不好。”
“哪能让女生请客。”林阳笑着打字,“就这么定了,六点,我在菜馆门口等你。”
“好嘞!”
放下手机时,林阳觉得心里那块紧绷的地方松了不少。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晚风带着家属院的槐花香钻进来,拂在脸上凉丝丝的。远处的热电厂冷却塔还亮着灯,像个沉默的巨人,守着这片工业区的夜晚。他想起小薇说“俩弟弟上高一”,想起父亲说“将来都是担子”,想起母亲说“人好就行”,那些话像仓库里的货箱,一个个摞在心里,却没那么沉了。
第二天早上吃饭时,林阳把小薇的意思跟父母说了一遍,连带着她那句“老家领回家就是看家庭”的话,也原封不动地复述了。
母亲正给父亲盛粥的手顿了顿,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就掩饰过去了:“这姑娘……还挺懂规矩。”
父亲放下手里的酱菜瓶,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揉皱的报纸:“倒是个有主意的,不像有些姑娘,没头没脑的。”他端起粥碗喝了一口,语气比昨天缓和了不少,“行吧,那就听她的。你们先自己接触着,当朋友处着也行,慢慢看。”
林阳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嗯。”
“妈本来还想买只鸡,”母亲叹了口气,把一个茶叶蛋塞进他碗里,“既然不去家里,那你们在外头吃也一样。点两个像样的菜,别太寒酸。”
“知道了。”林阳咬了口茶叶蛋,蛋黄的沙糯混着酱油的咸香,像母亲的叮嘱,实在得让人安心。
父亲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喝着粥,偶尔瞥一眼林阳,眼神里没了昨天的火气,倒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打量,像在评估一件刚入库的货箱,虽然还拿不准好坏,却愿意多给点时间看看。
白天在仓库上班时,林阳总觉得叉车的液压杆都比平时轻快。老周看出他的不对劲,用胳膊肘撞了撞他:“咋了小林?捡着钱了?一整天乐呵呵的。”
“没,”林阳笑着躲开,“就是觉得今天天气不错。”
“这八月的大太阳,能叫不错?”老周撇撇嘴,却没再追问,转身去核对单据了。
王姐凑过来,手里的记账本拍得啪啪响:“是不是跟那姑娘聊得挺好?我就说嘛,缘分这东西,挡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