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 第460章 鞋走了,路还长

第460章 鞋走了,路还长(1/3)

    大雪停时,天光乍亮,一层厚厚的白绒覆盖了讲理坡的每一寸土地,也压住了所有的声音。

    最早出门扫雪的村民惊恐地发现,村口那块不知屹立了多少年的讲理石台上,那片诡异的赤色印记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极浅的犁痕,仿佛是被一把无形的巨犁划过,自讲理坡的石台起始,笔直地、固执地向着村外延伸,穿过积雪覆盖的田野,一路向南,直至十里开外,才悄然隐没入笼罩着远山的浓雾之中。

    全村的人都出来看了,议论纷纷,却无人敢顺着那痕迹走下去。

    只有阿耕,他默默地回家,穿上最厚实的棉鞋,带上些许干粮,一个人沿着那道犁痕,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雪地里的脚印孤单而深入,他走得不快,却异常坚定,仿佛是在送别一位远行的故人。

    十里路,他走了整整一个上午。

    犁痕的尽头是一处断崖,崖下溪流潺潺,并未完全封冻。

    溪水正反复冲刷着一只被卡在石缝间的残破草鞋。

    那草鞋编织得极为粗糙,却又异常宽大,显然不属于村里任何一个人。

    阿耕没有将它拾起,只是缓缓俯下身,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掬起冰冷的溪水,小心翼翼地洗去鞋面上凝固的泥污。

    做完这一切,他轻轻一推,将那只草鞋送入主流。

    水流立刻载着它,打着旋儿,一路向南流去。

    阿耕站在崖边,目送着那只草鞋远去,直到它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仿佛看见,它会穿过密林,越过原野,去往更遥远、更温暖的南方。

    而自那以后,沿着这条溪流南下的两岸,许多在深夜劳作的农夫、渔夫、樵夫,都会在疲惫的梦境中,看见一个模糊而高大的身影。

    那人肩上扛着一副沉重的犁具,背上负着一口凛然的长刀,赤着双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极慢,却有一种踏碎山河的坚定。

    三年光阴,如溪中流水,一晃而过。

    讲理坡再没有出现任何异象,那道犁痕也在春耕时被村民们彻底犁平,仿佛从未存在过。

    村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甚至比以往更加安宁,再也没有外乡人敢来此滋事。

    阿耕真的老了,背驼得更厉害,腿脚也不再利索,已经无法像从前那样日日巡视田地。

    他将那间独立灶屋的钥匙,交给了村里最年轻、也是最老实巴交的后生,名叫石头。

    他郑重地嘱咐:“石头,往后每日三餐,这灶里的火要先于各家点燃。饭熟之后,第一勺,要盛出来放在灶台边,说是留给走得慢、来得晚的‘慢路人’。”

    石头挠着头,满脸不解:“阿耕爷,这……这给谁吃啊?咱们村哪有啥慢路人?”

    阿耕只是笑了笑,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丝神秘:“你信,或者不信,它都在那里。”

    石头虽然不明白,但阿耕是村里的长辈,他便老老实实地照做了。

    每日天不亮,他就去点燃灶火,饭熟了,就恭恭敬敬地盛出第一勺。

    那碗饭总是放在那里,直到下一顿饭时才换掉,从未见人动过,但石头依然坚持着。

    这年夏末,一夜暴雨如注,山洪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眼看就要冲毁村里赖以为生的主水渠。

    全村的壮劳力都冲了出去,在风雨中扛着沙袋,挥舞着铁锹,却根本堵不住越来越大的缺口。

    水势凶猛,已有人站立不稳,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村中忽然亮起了十几点火光。

    石头惊愕地回头望去,发现正是那些平日里最肯吃亏、最守承诺、从不与人争执的十几户人家的灶房,竟在同一时刻,无人点火,灶膛却自燃起来!

    熊熊的火光穿透雨幕,映照在泛滥的田垄之上。

    在那片光亮之中,抢修水渠的村民们骇然看见,决口处竟凭空多出了无数虚影。

    那些虚影的模样,分明就是他们自己,或者说是最勤劳、最善良的那些村民的样子,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正奋力地堵着缺口。

    他们的动作与真实的人们重叠在一起,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注入了每一铲泥土、每一袋沙包。

    天亮时,雨停水退,水渠保住了,全村无一人伤亡。

    村民们疲惫地瘫坐在泥地里,看着那些曾出现“幻影”的地方,那里的泥土被夯得格外坚实,仿佛是千百年形成的堤坝。

    北方的战事终究还是波及到了这片安宁的土地。

    一支溃败的军队途经讲理坡,为首的将领满脸戾气,眼看村子富庶,便起了强征粮草的歹心。

    他骑在马上,趾高气扬,不等村民答话,便挥剑砍断了村口木亭的一根横梁,厉声喝令:“半个时辰内,交出所有存粮,否则,此梁便是尔等下场!”

    士兵们如狼似虎,就要冲进村里。

    村民们惊恐万状,却无人敢反抗。

    就在此时,阿耕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人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