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94章 聚光灯下的标本

第294章 聚光灯下的标本(2/2)


    屠岸侧过头,“今天表现不错,领导们都挺满意。”

    刘青山笑了笑:“多亏你提前提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望着窗外沪上的夜景,心里清楚,这场欢迎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明天面对外媒的镜头,他不仅要讲好自己的诗,更要讲好一个正在苏醒的时代。

    至于那些荒诞的梦境,或许只是太过疲惫的错觉,现实里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走稳了。

    轿车转过一个街角,远处的外滩已经亮起了灯火,万国建筑群的轮廓在夜色里格外清晰。

    刘青山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拳头。

    明天,该上场了。

    ……

    回到招待所时,夜色已漫过窗棂。

    刘青山坐在桌前,借着昏黄的灯光翻看着自己的诗集,指尖划过《回答》那一页,“我不相信”四个字在纸页上仿佛带着灼热的温度。

    他知道,明天面对《时代周刊》和《人物》的记者,这四个字或许会被反复咀嚼。

    1979年的中国,正站在新旧交替的门槛上,外界既好奇这片土地的苏醒,又带着根深蒂固的审视。而他这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作家,恰是被推到聚光灯下的标本。

    “在想什么?”

    屠岸端着两杯热水进来,将其中一杯推到他面前,“我刚跟外交部的同志通了电话,明天来的记者里,有《时代周刊》的记者马克,据说提问很尖锐,还有《人物》的专栏作家苏珊,偏爱挖掘个人故事。”

    刘青山指尖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诗上顿了顿,抬眼道:“他们想挖的,恐怕不只是我的故事。”

    屠岸点头:“外媒现在最关心的,是中国青年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你的诗里既有对伤痕的触碰,又有对希望的呐喊,正好撞在他们的兴趣点上。”

    刘青山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窗口”两个字。

    他想起 2025年看过的那些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纪录片,那时的中国像个刚刚打开窗的房间,新鲜空气涌进来,灰尘也难免扬起。而他,既是开窗的见证者,又是带着未来记忆的“局内人”。

    “我明天会告诉他们……”

    他忽然笑了笑,眼神清亮,淡淡道:“《一代人》里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不只是对过去的回望。1979年的中国青年,正用这双眼睛寻找光明。”

    “既要从历史里找答案,更要往未来里找方向!”

    屠岸看着他笔锋下的字迹,忽然明白为何领导们如此看重这个年轻人。

    他的文字里既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痛感,又有超越时代的笃定,这种矛盾又统一的气质,恰是此刻中国最生动的写照。

    他不禁更加期待明天的采访……

    ……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