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95章 走自己的路,谁也拦不住!

第295章 走自己的路,谁也拦不住!(1/3)

    和平饭店的露台,被临时改造成了采访现场。

    黄浦江的风卷着初秋的凉意掠过,却吹不散场面上蒸腾的热气。

    入口处的红绒地毯从旋转门一直铺到露台边缘,两侧站着穿中山装的工作人员,身姿笔挺如松。

    露台中央摆着一张长条桌,铺着雪白的桌布,刘青山的名牌放在最中间,左边是《时代周刊》记者马克的铭牌,右边属于《人物》杂志的苏珊。

    而在露台外围,整整三排折叠椅上早已坐满了人。

    前排是金发碧眼的外媒团队,摄像机镜头像沉默的炮口,齐刷刷对准中央位置;后排则是国内媒体的阵营,《人民日报》的记者握着钢笔,笔记本上已经列好了密密麻麻的提纲,《沪上日报》的摄影记者正调试着镜头,连《燕京日报》的老编辑都特意带了录音设备。

    他们接到的通知是“观摩学习”,但每个人眼里都燃着对这场跨国对话的期待。

    这种阵仗,比昨天的欢迎晚宴更具压迫感。

    国内媒体的沉默注视像一层无形的幕布,衬得外媒的聚焦格外刺眼。

    刘青山刚走上露台,快门声便如骤雨般响起,闪光灯在江雾里炸开一朵朵惨白的光花,他下意识眯了眯眼,余光忽然瞥见在这群老外后面,站着一个穿米白色连衣裙的熟悉身影。

    是于曼妮。

    她今天没扎马尾辫,长发如瀑披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手里还端着一个银灰色的相机,见他望过来,立刻踮起脚尖,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里的笑意像被阳光晒化的蜜糖。

    刘青山心头微暖,原本紧绷的肩背悄悄舒展了些。

    随即,便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于曼妮的目光追着刘青山,从他踏上红绒地毯的那一刻起就没移开过。

    今天的他确实不同,黑色中山装熨得没有一丝褶皱,肩线挺括如刀削,白衬衫的领口系得一丝不苟,露出的脖颈线条干净利落。

    头发也显然仔细打理过,额前的碎发都服帖地梳向脑后,露出饱满的额头和那双格外清亮的眼睛。

    本就英挺的五官,配上这身郑重的打扮,竟生出种介于青涩与沉稳之间的独特气质,像刚出鞘的剑,锋芒里裹着温润的光。

    连旁边《沪上日报》的女记者都忍不住跟同事低语:“这刘青山,真是天生的镜头脸。”

    听到这话,

    于曼妮心里就很开心,她那娇艳的红唇微微上翘,同时手指按动快门。

    咔嚓——

    刘青山阔步而行的姿态,被拍了下来。

    ……

    刘青山走到长桌前时,全场的目光都聚在他身上。

    马克的摄像机率先对准他,镜头里的青年抬手拂了拂袖口,动作从容不迫,倒让见惯了大场面的马克愣了愣。

    这气度,不像个二十出头的作家,倒像位久经阵仗的外交官。

    “刘先生。”

    马克率先发问,语气里带着刻意压制的审视,“你的《乔厂长上任记》里,主角说‘我要干的事,天王老子也拦不住’。这是否代表中国青年正在变得‘激进’?”

    刘青山抬手,指尖在桌沿轻轻一顿,目光扫过全场。

    国内媒体的记者们都屏住了呼吸,连于曼妮都下意识停了按快门的手,镜头稳稳锁着他的脸。

    “激进?”

    他忽然笑了,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露台,带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如果说,想要让工厂的机器转得更快,让农民的粮仓堆得更高,让教室里的孩子笑得更响,这叫激进……”

    “那我们这代人,宁愿做这样的‘激进派’!”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惊雷滚过江面:“乔厂长说‘天王老子也拦不住’,拦不住的不是蛮干,是憋着一股劲要往前冲的念想!就像我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里写的,‘我们开拓,我们创新’。这股子劲,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五千年文明攒下的底气,不是谁想拦就能拦住的!”

    于曼妮的手指又按了下快门,镜头里的他眉头微扬,眼神亮得惊人。

    她忽然想起火车上他跟自己聊起叶芝时的样子,那时他眼里有星光,而此刻,他眼里有火焰。

    苏珊接过话筒,声音里带着些探究:“刘先生,西方读者很好奇,你的诗里既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又有‘我要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拥抱光明’。这种矛盾,是否反映了中国青年的迷茫?”

    “迷茫?”

    刘青山站起身,江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白衬衫领口那粒锃亮的纽扣。

    他抬手,指向黄浦江对岸,那里此刻还是成片的低矮厂房,烟囱里冒出的烟在晨光里散成雾。

    “苏珊女士,您见过黎明前的天空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种奇异的穿透力,“最黑的时候,星星反而最亮。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样的黎明里行走。见过黑夜,才更懂光明有多珍贵;走过弯路,才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