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四百一十二章 软禁!

第四百一十二章 软禁!(1/3)

    程颐面色沉郁,紧紧攥着笏板,手背上青筋凸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宫墙间的穿堂风呼啸而过,吹得他蟒纹补服猎猎作响,那原本象征着荣耀的蟒纹,此刻在风中扭曲,似也在为他的落寞叹息。

    他拖着沉重的步子,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脚下宫道,一块又一块青石板的裂纹被他数过,每一步都似踩在自己愈发沉重的心上。

    身后同行官员们的脚步声逐渐稀疏,直至彻底消散,就连值夜的金吾卫,原本笔挺站岗,此时也悄悄将脸侧过去,目光投向宫墙,似是不忍直视他这失意之态。

    拐过月华门的转角,四周愈发寂静,唯有墙角青苔蔓延,漫上阶沿,昭示着此处少有人至。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窸窣响动传来,打破了这份死寂。

    程颐抬眸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靛青布衫的小黄门,正半蹲在垂花门前。

    小黄门怀里抱着朱漆食盒,盒盖缝隙间隐隐透出糕点的甜香。

    察觉到程颐走近,小黄门身子猛地一僵,脑袋迅速低垂,几乎要埋进胸口。

    程颐心中疑惑,却也未作声,正准备错身离开时,右袖中突然被塞进一个硬物。

    他微微一怔,眼角余光瞥见小黄门低垂的脸和微微颤抖的手,待小黄门转身匆匆离去。

    他才不动声色地将手探入袖中,摸到了那方油纸包着的信笺,边角处还沾着些许糕点碎屑,似是刚从食盒中匆忙拿出。

    小黄门的木屐急促地敲打着青砖,“哒哒”声响彻回廊,食盒上的铜环随着他的步伐剧烈晃动,发出一串细碎而急促的颤音。

    直至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声音才渐渐隐没在夜色里。

    程颐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左右看了看,随后紧紧攥着袖中那封神秘信件,脚步匆匆,在漆黑的街道上疾行,一心只想赶回驿站。

    打更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突兀,宫城角楼的巨大剪影,好似一座无形的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绕过一处处积水的巷口,粗布鞋底与青石板不断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

    驿站的门房早已昏昏欲睡,听到脚步声猛地惊醒,刚要开口向程颐问安,却见程颐神色凝重,抬手制止了他,门房见状,赶忙闭了嘴,又缩回到角落里。

    程颐推门进入屋内,只见那盏油灯里的油即将燃尽,火苗微弱地跳动着,整个屋子被昏暗的光线笼罩。

    他站在桌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抖开油纸包,两封素白的信笺悄然滑落在案头。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其中一封的顶端,那里写着“正叔先生亲启”,那清瘦刚劲的笔迹,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官家赵煦的字。

    程颐的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了一下,凑近油灯,借着那昏黄的光线,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

    正叔先生见字如晤。今日出垂拱殿,便被太后勒令不得出内廷。

    从今以后,起居皆由太后所遣宫人把持,膳食汤药必经三重查验。

    皇叔颢、頵近日三谒慈寿宫,所议何事不得闻。

    前日见内臣张则私递金错刀与王府管事,恐有不轨。

    朕身侧侍卫皆换新人,连随侍十载之小黄门亦被逐。

    今危若累卵,唯有吕吉甫可托。先生速往太原府,持朕密诏见之。

    事急,勿辞。

    元祐八年冬月廿三。

    读完信,程颐只觉脊背发凉。

    他的目光落在信纸边缘,那里留着一些指腹按出的褶皱,有些字迹上的墨迹也洇得稍重,可见官家写信时心情的急切与沉重。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危若累卵”这四个字,反复回味着信中的内容,心中满是忧虑。

    就在这时,烛花毫无预兆地爆开,火星四溅,有几点溅到了第二封未具名的信笺上。

    程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将两封信迅速塞进夹袄内袋。

    窗外,更夫的梆子声又响了起来,和着远处传来的犬吠声,在这冬夜中显得格外刺耳。

    程颐紧紧盯着那没有具名的信笺上,发现并没有做腊封处理,想了会,然后将信笺给打开。

    程颐的目光紧紧锁住那未具名信笺边缘被火苗燎过的焦黑痕迹,好似能从这细微之处洞悉信件背后的秘密。

    窗外的犬吠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在这寂静的冬夜,每一声都似重锤敲击着他紧绷的心弦。

    他抬手,动作有些迟缓,犹豫片刻后,猛地扯下腰间汗巾,小心翼翼地垫在掌心,仿佛生怕自己的温度会损坏这至关重要的信件。

    随后,他用两根手指轻轻捏起信角,那素笺展开时,发出细微且清脆的簌簌声,在这静谧的屋内显得格外清晰。

    摇曳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映照在墨迹未干的字迹上,泛出一层淡淡的青灰色。

    吉甫公钧鉴:

    朕自束发读《青苗法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