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后之争!

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后之争!(3/4)

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够了!哀家心意已决,你休要再提亲政之事。

    你且回寝宫,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

    赵煦双拳紧握,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翻涌。

    他望着高太后决绝的面容,知道今日再争执下去也无济于事,于是强压怒火,拱手行礼:“孙儿告退。”

    转身离去时,他脚步沉重,心中却暗暗发誓,定要寻得契机,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改变大宋如今的困境!

    赵煦脚步沉重地踏入寝宫,雕花烛台上的烛火,在穿堂风的吹拂下明灭不定,将他的身影扭曲拉长,恰似一幅困兽图。

    他抬手挥退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厚重的宫门轰然闭合,隔绝了外界的喧嚣,独留一室静谧与压抑。

    往昔苏允在朝的场景,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

    苏允才思敏捷,谈吐不凡,朝堂之上,诸多革新主张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赵煦与他秘密商议革新朝政、重振大宋时,苏允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能驱散大宋积弱的阴霾。

    可如今,苏允高举反旗,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让赵煦心中五味杂陈。

    “苏夫子……”

    赵煦低声呢喃,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荆棘之上。

    就在满心纠结之际,程颐的身影突然浮现在脑海。

    程颐在朝堂上以刚正不阿闻名,曾多次在朝堂辩论中,义正言辞地指出苏允的主张会扰乱朝纲,将引发诸多弊端。

    “程夫子或许是我当下能倚重之人。”

    赵煦眼眸瞬间明亮,仿若黑暗中寻到了一丝曙光。

    洛党在朝中盘根错节,根基深厚,程颐凭借渊博的学识和刚直的品格,在士大夫阶层威望极高。

    若能将洛党重新召回朝堂,既能制衡以范纯仁、吕大防为首,势力庞大的朔党,又能借助程颐对苏允的了解,制定出克敌制胜的平叛策略!

    想到此处,赵煦大步走到案前,用力拍了拍桌面,高声吩咐道:“来人,取笔墨!”

    很快,笔墨纸砚整齐摆放于案头。

    他深吸一口气,铺开宣纸,提笔悬腕,笔下的密信,言辞恳切,满含对程颐的敬重与期待。

    写完后,他微微倾身,轻轻吹干墨迹,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密信装入密封的匣子。

    赵煦招来最信任的心腹太监,目光如炬,郑重吩咐道:“你即刻出发,务必将这诏书亲手交到程夫子手中。

    一路上不可有丝毫懈怠,不许与任何人谈及此事,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太监双手接过匣子,“扑通”一声跪地叩首,声音发颤:“陛下放心,奴才定不辱使命。”

    说罢,便怀揣匣子,匆匆消失在夜色之中。

    赵煦望着太监离去的背影,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

    此次召回程颐是一步险棋。

    朝堂局势本就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洛党重返朝堂,必将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引发各方势力新一轮的激烈较量。

    但为了夺回亲政大权,拯救大宋于水火之中,他已没有退路!

    随后几日,赵煦表面上依旧按时向高太后请安,言行举止间,一副潜心向学的模样。

    ……

    高太后正端坐于妆台前,手持一支精巧的鎏金簪子,对着铜镜,悉心整理着发髻。

    这时,负责监视赵煦的密探匆匆入内,跪地禀报。

    听闻密探所言,高太后手中的簪子猛地一颤,“咔嗒”一声,重重磕在妆奁之上,那清脆声响,仿若一记惊雷,在这寂静的寝宫内回荡。

    她保养得宜的面庞瞬间冷若冰霜,平日里温和的双眸,此刻翻涌着凛冽寒意,直勾勾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密探,寒声问道:“你确定,他是朝着程颐所在之处去的?”

    密探吓得浑身筛糠,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落,忙不迭地点头,声音发颤:“回太后娘娘,千真万确!那太监神色匆匆,一路极为警惕,看模样,定是带着极为要紧的物件。”

    高太后“嚯”地站起身来,凤袍拖地,在华丽的地毯上拖动,带出一阵沉闷压抑的风声。

    她在寝宫内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赵煦这孩子,看来是真的长大了,竟背着我,私下搞起了这般小动作。

    程颐身为洛党领袖,若真应召进京,朝堂上现有的权力平衡必将被打破,到时候局面可就难以掌控了!

    思忖片刻,高太后突然停下脚步,转头对身旁侍奉的女官吩咐道:“速传韩忠彦,让他即刻进宫见我,不得有误。”

    女官领命,脚步匆匆地离去。没过多久,韩忠彦神色匆匆地步入寝宫,跪地行礼:“太后娘娘万安,不知娘娘宣微臣进宫,所为何事?”

    高太后目光如刀,将赵煦派人前往程颐处的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韩忠彦,而后沉声道:“韩爱卿,官家此举着实不妥,程颐若进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