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后之争!

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后之争!(2/4)

事。

    再者,苏允狡诈多端,说不定早已在朝中安插眼线,若是消息走漏,打草惊蛇,反而得不偿失。”

    此时,一直沉默的吕大防突然开口:“既然如此,不如双管齐下。一方面选派可靠之人前往西北,暗中观察章楶的动向;

    另一方面,即刻提拔西军中有能力、忠诚度高的将领,作为后备力量,以防万一。”

    高太后在帘后拭去泪痕,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但无论如何,务必尽快平息西北叛乱,不能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文爱卿,你德高望重,就由你主持此事,务必妥善安排。”

    文彦博躬身领命:“太后陛下放心,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退朝之后,高太后躲在寝宫之内,哀哀哭泣,平时这个被称为手腕强硬、女中尧舜的女人,这个时候却是如同脱下了面具,暴露出来心中的软弱。

    此时外面有宫女脚步声,宫女在外说道:“娘娘,官家求见。”

    高太后赶紧擦拭眼泪,稳了稳声音,道:“请官家进来。”

    雕花木门缓缓推开,十五岁的赵煦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寝宫。

    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面容冷峻,眼神中却透着与年纪不符的坚毅。

    见到高太后,他双手抱拳,恭敬行礼:“皇祖母万安。”

    高太后强挤出一丝笑意,抬手示意:“煦儿,快过来。”

    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赵煦挺直的脊背,心中泛起一丝异样。

    赵煦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高太后:“皇祖母,孙儿听闻西北战事吃紧,心中忧虑。

    孙儿已年满十五,理应为国分忧,恳请皇祖母让孙儿亲政,也好为祖宗社稷出一份力。”

    高太后笑容一滞,眼中闪过警惕。

    她轻抚座椅扶手,缓缓说道:“煦儿,你年纪尚轻,朝政复杂,不宜过早涉足。

    如今朝中诸公皆为栋梁,他们自会妥善处理西北之事。

    你只需专心读书,日后有的是机会施展抱负。”

    赵煦眉头微皱,上前一步:“皇祖母,孙儿已不再是懵懂孩童。

    如今国家危在旦夕,孙儿怎能置身事外?

    亲政之事,孙儿深思已久,绝非一时冲动。”

    高太后脸色一沉,声音也冷了下来:“煦儿,哀家是看着你长大的,自然是为你着想。

    朝堂之上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你贸然亲政,只会让局面更加混乱。”

    赵煦心中焦急,语气不自觉加重:“皇祖母,孙儿有信心治理好国家

    。难道在您眼中,孙儿永远只是个需要庇护的孩子?”

    高太后“嚯”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放肆!哀家这么做,都是为了大宋江山!你怎能如此顶撞哀家?”

    赵煦满脸涨红,毫不退缩:“皇祖母,孙儿敬重您,可孙儿也是大宋皇帝!

    亲政乃分内之事,皇祖母为何一直不肯放权?”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剑拔弩张。

    宫女太监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纷纷退到角落。

    这场激烈的争吵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帝后不和的消息不胫而走,给本就动荡的局势,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大臣们忧心忡忡,有的选择明哲保身,闭门不出,有的则开始暗中站队,朝堂局势愈发复杂。

    高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赵煦,嘴唇开合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宫女太监们缩在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个不小心便成了这场风暴的牺牲品。

    良久,高太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冷冷说道:“煦儿,你莫要忘了,哀家垂帘听政这些年,兢兢业业,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这大宋的江山,能在诸多风雨中屹立不倒,哀家功不可没。”

    赵煦看着高太后,目光中满是恳切:“皇祖母的功绩,孙儿铭记于心。可如今局势不同往昔,西北叛军势大,朝堂人心惶惶。

    孙儿身为皇帝,若不能在此时挺身而出,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百姓?

    皇祖母,孙儿并非要否定您的付出,只是想为您分担重担。”

    高太后目光如霜,在赵煦脸上停留片刻,转身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暗沉的天色,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煦儿,你以为亲政只是坐在龙椅上发号施令?

    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你还太年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凶险。”

    赵煦心中一急,上前两步:“皇祖母,孙儿明白亲政之路布满荆棘,但正因如此,孙儿才要在这艰难时刻历练自己。

    若一直躲在皇祖母身后,孙儿又怎能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君主?”

    高太后猛地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