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12章 秦王离世

第12章 秦王离世(1/2)

    马车停在杏花村。

    老迈的秦王从马车上下来,觉得今日的阳光显得有些刺眼。

    杏花村外,则是站着一群老头老太。

    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岁了。

    这是秦王请来的人。

    他们的共同点,除了年纪大之外,就是都是土生土长的杏花村人。

    杏花村经历几十年的烟云。

    村里人换了一撮又一撮。

    当年朱平安起兵时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人来来去去,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多了。

    有位拄着拐杖,面目看着有些严肃的老者,站在他们最前方。

    这就是张煦。

    那个,曾经与国师有过交集的张煦。

    他的年纪算起来,还比朱益顺大了两岁。

    张煦送走了妻子胡桐,送走了长子“张沉”,幼子“张浮”。

    陪着他来的孙子,如今也是五十好几的老头子。

    此番,秦王想着能让他父王在回到故里时,能找到些从前的感觉。

    所以与村里人商议,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请回。

    老实说,朱益顺对这些人其实已经没有印象了。

    但儿子的心意,他是觉得欣慰了。

    老头们面对这位身份尊贵的王爷,主动同他介绍起了自己的来历。

    朱益顺认真倾听。

    轮到张煦的时候,朱益顺听到了他口中的“生母黄氏”,一瞬间还迟疑了一下。

    直至张煦的孙子补充了一句,他的曾祖母叫做“黄三丫”。

    朱益顺恍然大悟。

    当真是故人。

    虽然,这个故人谈不上是好的记忆。

    但人到了晚年,不仅是嗅觉上发生退化,就连情感上想要产生共鸣也不容易。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凡是可以叫人回望峥嵘岁月的,全部显得弥足珍贵。

    他的目光接着调转。

    直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遍布皱纹,可是五官上总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朱益顺眨了眨眼睛,身体不由颤抖。

    “您是……”

    “我叫李四狗。”

    老人咧着嘴角,同样眨了眨眼睛,笑着问道:“迅哥儿可还记得我?”

    朱益顺知道自己没看错,激动得眼眶湿润。

    “记得,当然记得!”

    他有些失态,脚步发颤,上前一把握住老人的手,突然有些失语。

    朱益顺的这般举动,倒是吓了秦王一跳。

    可是,从他的角度看过去。

    父王如今拉住的,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丈。

    莫非——

    自己这回是歪打正着,将父王儿时的玩伴给找到了?

    一念至此,秦王不由生出几分欣慰。

    他这般大费周章,不就是为了尽点孝心么。

    再没有什么,能比看到父王脸上的笑容更叫他觉得舒坦的。

    余下的人里面。

    张煦盯着被老秦王紧紧握住的老人,目光时而浑浊,时而清明。

    他在漫长的记忆里,极力寻找与之对应的面孔。

    可是始终没有人能与其对上。

    而且,看样子老秦王是不再需要旁人陪同了。

    这让张煦不由感到遗憾。

    本来,他还想趁此机会与秦王府结下交情的,现在看来是泡汤了。

    画蛇添足的事情自己不做。

    今日只当是缘分未到。

    ……

    李灵运与朱益顺并行,进了杏花村,一路上耐心替他讲解着如今村子里的变化,仿佛倒豆子一样,如数家珍。

    朱益顺耐心倾听着。

    直至二人来到朱家的院子里,侍从们停在了外头。

    他们走进屋中,朱益顺这才一脸激动,颤声道。

    “师伯,您特意回来送我了?”

    李灵运撇了撇嘴:“就不能说得好听些,非要挑些不吉利的话来讲。”

    “难道,师伯就不能因为是想看迅哥儿了?”

    朱益顺破涕为笑:“师伯说的对,是我失言了。”

    二人漫步于朱家的院子。

    严格来说,这里才是朱平安打下的第一座江山,用来替一家老少遮风挡雨。

    这里留着朱益顺儿时的全部记忆。

    李灵运每到一处,指间的若水仙剑就会施展力量,将过往的一幕幕场景重现。

    早先,朱益顺见到的雪花,也正是源自于此。

    ……

    等到走完了朱家院子。

    他们登上山去。

    剑池的弟子不认得李灵运这个老祖宗。

    不过,看在老秦王的面子上,他们可以自由进行参观。

    李灵运拉着朱益顺,仿佛不知疲惫一样,替他讲起了此间种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