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11章 归乡之人

第11章 归乡之人(1/2)

    建武帝前往泰山告祭先祖。

    秦王自感不久于世,向建武帝请辞,要到南方的两座皇陵去。

    不仅是替建武帝告祭仙人,同样也是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再走一回当年的路。

    他在北平,已经待了快七十年。。

    印象里。

    秦王觉得自己对家的印象,可能早就模糊了。

    建武帝对这位曾叔祖父还是相当宽容的。

    不止是秦王识大体,会站队,更是因为尊重秦王本身,可以树立他亲近宗室的形象,惠而不费。

    而今,秦王快到了生命的尽头。

    建武帝乐得成全他,甚至还派出了一支精锐护送,其中还有建武帝随侍的一位公公。

    防止有人拦了秦王。

    ……

    秦王府。

    秦王喊来李胭脂和朱北临母子,这也算是道别。

    他不打算让母子二人跟着。

    山高路远,若是自己不在人世了,他的死讯从南方传来还要数日的时间。

    只要母子俩不知道,那自己在他们心里就还是活着的。

    这变相就是增寿了。

    这话秦王没有明说,但李胭脂与他做了几十年的枕边人,如何不明白秦王这人的幼稚。

    他一直都是这么幼稚。

    幼稚到会因为子嗣去送子神庙,幼稚到会喜欢上一个只在梦里见过的人,并且与她厮守一生。

    直至,他还能接受一个不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并且给予百般的疼爱。

    这样的秦王,太幼稚了。

    李胭脂不想叫秦王担心,只说自己神通广大。

    等他长眠了,将来就要将他的魂魄拘来,死后也要在阴间做夫妻。

    秦王只说,夫人念在这些年的情分上,下手轻点就好。

    他这身子骨,经不住颠簸了。

    朱北临望着面前的父母。

    这分明是诀别,可是二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是在庆祝什么好事。

    直至秦王一行离去。

    朱北临拭去泪水,询问他娘何以化去悲伤。

    李胭脂被儿子的傻问题逗笑了。

    “北临,谁说笑着就一定是不悲伤了。只不过,你父王与母妃,都不想让人记住自己哭泣的模样。”

    “等熬过了那会儿,夜长梦多的时候,就可以歇斯底里的哭了。”

    朱北临没有说话,只是走上前,将自己并不算宽厚的肩膀,借给他娘来靠。

    父王走了,自己也不再是能喊爹的孩子了。

    他需要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李胭脂没有拒绝儿子的宽慰。

    她果真觉得疲惫。

    如今,建武帝建立百妖司,已经平定了绝大部分的妖祸,北平城隍府也不太需要她坐镇了。

    这让李胭脂的心境生出了一丝动摇。

    如果自己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那么,消亡或许才是一个阴魂最终的归宿吧。

    ……

    秦王一行的速度很慢。

    足足一个月,这才到达了金陵之外的两座皇陵。

    金陵在都城北迁之后,仍旧无限繁华。

    皇陵之外,常有前来祭拜这两位帝王的子民。

    秦王没有驱赶来者。

    因为在外面,他是大明最德高望重的秦王。

    可是到了父皇,母后,还有大哥的面前。

    自己只是他们口中的“迅哥儿”。

    唯一不同的是。

    百姓们祭拜的是给他们带来安定的帝王,秦王则是来到这里与自己的亲人们道别。

    说是道别也合适。

    因为离去,有可能反而是重逢的开始。

    谁也不知道,人离开这世界之后,究竟会去哪里。

    他站在两位帝王的石像之间,望着那两张熟悉又陌生的脸,眼底早已被泪水浸透。

    “爹,大哥,还有娘……”

    “迅哥儿回来看你们了。”

    秦王府的一行,也早就知道了老秦王回来的消息。

    他们被迁至金陵就藩。

    因着朱益顺的教导,秦王一脉对子弟的管教极严,时任秦王“朱守国”带着家中的子孙,从仪仗中走出,不动声色来到朱益顺的身后。

    他站在晚辈中间,也就成了他们的长辈。

    “父王,孩儿已经与剑池的石剑主沟通过了,您随时可以过去。”

    朱益顺点了点头,开口道。

    “守国,你今年也六十了吧?”

    秦王同样是头发花白,脸上露出笑容:“父王明睿,儿臣今年正好六十。前阵子,还得了一个曾孙。”

    朱益顺眉头一挑。

    “这么说,我秦王府如今也是五世同堂了?”

    “那孩子叫什么?”

    秦王赶紧回答:“朱晟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