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和明白王家已是定了主意,又看贾元春急得这样儿,再者王家李家结为姻亲,对贾珠贾元春贾宝玉确实都好,因此她心里气虽没平,也不再顶温瑛了。
温瑛便细教王宜和怎么对卢太太致歉,看是午饭的时辰,便携贾元春一同坐车往荣庆堂去。
这边王宜和留在东院越想越气,越不甘心,命人“我记得我还有一套红宝头面,里头是一支
大钗十来支小钗,耳坠子手镯项圈都是全的,去找出来。”
过了一会儿,丫头们捧出来一个看上去就分量不轻的匣子,王宜和把这匣子打开,里头一片灿烂辉煌,一支三尾衔珠红宝凤钗放在正中。
取出凤钗端详一会儿,王宜和命“把大奶奶请来。”
丫头们问“要不要传饭?”
王宜和道“传饭罢,把大奶奶的饭也端来。”
不一时,秦可卿来了,一进门就瞥见王宜和身旁的首饰匣子,和那匣子正中的红宝凤钗。
这等成色的红宝她只在老太太和定安伯夫人发上见过,还没见太太用过!
秦可卿行礼,王宜和命她起来,指着首饰匣子笑问“你觉得这好看不好看?”
“好看!”秦可卿极口夸赞一回,问“这是太太的陪嫁?”
王宜和笑道“是二十多年前你们外祖母给我的,只可惜我就年轻的时候戴了二年,后来就不曾戴过了。”
秦可卿要问为甚不戴,可转念想到她从大爷话里领会出来的意思和两位嬷嬷给她讲的古,二十年前婆母在荣国府里,上有两层婆婆,中有一位得尽人夸的嫂子,太婆婆和婆婆之间,太婆婆和嫂子之间,婆婆和嫂子之间,还有婆母和这三位之间关系或远或近,荣国公府还比王家势大得多,婆母虽是王家嫡长女,也少不得在荣国府里谨慎度日。
这套头面如此张扬华丽,婆母从此搁起不戴也不奇怪。
王宜和笑叹“一晃二十年了,以我如今的年岁,再戴这个也不合适了,你还年轻,拿去罢,也不至让它白闲着。”
秦可卿惊得忙推辞“太太给了我多少首饰缎子,已经穿不完戴不完了,这套首饰太贵重了,我不敢收。”
她又道“倒是元春妹妹……”
秦可卿没能把话说完。
因为王宜和直接把首饰匣子合上,命人“送到大奶奶屋里去!”
看丫头们小心捧着这匣子去了,王宜和方拉秦可卿坐在身边,道“元春是嫁到王府,她嫁妆里好东西多了,不差这一套。倒是你虽有几套出门的首饰,但
都没这个好,给你正合适。”
看秦可卿还要说话,王宜和道“别推了,我就三……四个孩子,元春用不着,等宝玉娶亲探春长大还得十来年呢,不给你给谁?再让它搁在那里落灰十来年?”
话说到这份儿上,秦可卿也只好诚恳谢赐受了。
王宜和满意笑道“后日出门的时候你就把那根大钗戴上。定安伯府几家姻亲近亲,除了咱们家外,还有保龄侯史家,吏部侍郎林家,户部侍郎柳家,刑部侍郎杜家,我猜你舅母大约请的就是这几家。你头一次见这些夫人太太,合该隆重些的。”
秦可卿虽觉得有些不对,但还是先应下了。
左右还有一日多,她总能找着机会先问过大爷或大姑娘的。
那支三尾红宝衔珠凤钗那样光华灿烂,好看是极好看的,但她如今年岁不大,辈分也低,在一群夫人太太中打扮得这样显眼,会不会有些不妥?
而王宜和则是满心得意,心道李家姑娘再好怎么样?
李祭酒是清贵,但清贵就是没银子,李家姑娘往后的全副嫁妆加起来,还不知有没有她给秦氏的一套头面贵重!
珠儿日渐好了,再有二三年重能读书,几年里中举中了进士做官,不比仁儿还得从武打打杀杀好得多了?
秦氏生得这样好,被这凤钗一衬定和神仙下凡似的,她给卢太太服软儿没什么,也得让卢太太看看她的好儿媳妇!
却说郑好时家的最是头一个要奉承王宜和的,她在旁服侍,赞道“太太待大奶奶真是没得说了。”
她不说话还好,一说,王宜和想起温瑛说的那些话,又还憋着王李两家要结亲事的气,若不是顾着秦可卿还在,立时便要处置她了。
和秦可卿吃完中饭,王宜和与郑好时家的在屋内说了一刻钟,终究怕她再惹出大事,带累贾珠贾元春等,没被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心软,命人把他们两口子撵到庄子上去了,永不许回来。
办完这事,王宜和中午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下午没去看贾珠,又是叹气又是落泪。
偏这时候赵姨娘又吵嚷肚子不舒服,王宜
和找大夫看了她无事,便亲去斥了她一顿,又让人去找人牙子预备买人调理,才觉气方渐平了。
今日并非休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