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天不见亮,徐华就披头散发地带着老仆冲到了龙门口,让过那些早期排队的流民,直接上前拍黄家别苑的大门,小格子拉开,王占彪的大饼脸出现在格子里,身为城里的保长,他去县衙报备之时见过徐教谕,见他不修边幅,双眼通红地站在门外,连忙堆满笑容问:
“教谕大人,这,这么早上门有何贵干啊?”
“叫我那逆子出来!”
“徐举人,没见啊。”
“莫要给我装傻,你若叫不出来,且去唤黄少贞出来见我!”
“哎哟,教谕大人,那可不巧,我家老爷一大早就去了团练勇营,今日家中事情全凭黄管家做主,要不我去喊他?”
“不用了!”
徐华一听就知道这是金蝉脱壳,可跑得了和尚还能跑得了庙,他连忙带着老仆步行朝城北而去,老仆见自家老爷没有睡好,走路有点蹒跚,心疼的想喊一顶轿子,徐华却阻止了他,家中的俸禄银子前些日子都买米施粥去了,哪里还有钱坐轿子,于是两人靠着一双练出来的铁脚板,硬生生穿城而过。
来到北城门口,两个白发苍苍的卫所老兵正在那里靠着城门打着哈欠,看到有人进出也懒得检查,他们都是六十好几的老人了,提的动刀都算是老天爷给面子了,进出的乡里乡亲也不愿盘剥,这些穷的衣衫不整的农民身上也剐不出来多少油水,只是没精打采地在这里守着,看哪个爷心情好给点茶钱就行。
今日当值算是好运,听说昨日黄家的乡勇一拨一拨地出城,昨日守城门的老伙计可是吃了利是,黄家人豪爽,进出都给十文吃茶钱,来来回回十几趟,他们今日也就等着人家过来打发,当然,不打发,他们也只敢陪着笑恭送,毕竟人家现在更抖了,南充知县啊,就算不是内江知县,但那也是知县。
“咦,是徐教谕!”
一个老兵看清了急匆匆走来的徐华,连忙端正了站姿,冲对面的老兵小声说了,两人连忙抖擞了一下,要说这县里乱七八糟的官儿若有好人,也就眼前走过来的徐华了,徐教谕为人清正,从不摆官架子,还自掏腰包搞了个义学,让一些交不起束脩的农户子弟去上学,颇受内江人的爱戴。
看着满头大汗的徐华走过来,两个老兵躬身行礼喊了一声,徐华冲他们施礼,问:
“两位,可曾见黄家的署理南充知县出城?”
两人对视一眼,心道徐教谕这怕是要得罪了黄家人,哪有当着和尚骂秃子,徐教谕过于刚直了,就不能把署理这两个不好听的字个去了吗,哎,这官场啊,就是这么麻烦,老卒指向门外道:
“太爷打早就骑马过去了,徐教谕,你家公子也骑了马跟在太爷身侧一并过去了。”
“多谢!”
徐华确认了行踪,领着老仆直冲城外三里地的三元井而去,路上有进城的农户看见他,都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只得一一回礼,待走了半个时辰,两人就看见三元塔高高地矗立在三元井山上,下面是青烟淼淼的三元寺,寺外的寺田里有僧人及信众正在耕作,而寺田后方突兀地立了一处木结构的寨子,里面喊杀声震天,更有跑马嘶鸣,烟尘涌起。
待走的近了,却见寨外立了一些帐篷,有商贾小贩挑来各种吃食货物摆了横竖各三条道,有人在摆摊,有人在收摊,收摊的小贩还一脸晦气地骂骂咧咧地冲寨门口的四个皮甲家丁抱怨道:
“搞这么严干啥子,非要等到午休才放人出来,哥老倌,都是挣钱的,不容易,我好不容易从城里头把糍粑挑过来,冷了再热就卖不起价咯的吗!”
“都是吗,我这现削的瓷瓜,泡水就不好吃了,一会儿颜色变了又挑三拣四的,你们就行行好,让那些乡勇老爷出来买点嘛。”
“乡里乡亲的,给个面子噻,来来来,尝一下刚出锅的麻糖,味道巴适的很!”
“现炸的油条,新鲜的热豆浆,还有豆花饭!出来尝一尝啊!”
“土豆烧肥肠,黄豆烧鸡公,魔芋烧鸭子!阴家巷上头正宗馆子来的,保证你尝一口舌头都给你咬脱了!”
天底下的商贾小贩都是一个调调,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们,自打听说昨日招募的乡勇协勇每人都给了实打实的银钱,这些机灵鬼一大早就挑着各自的货物过来售卖,可到寨门口才发现,人家压根就不让人出来闲逛,非要等到午后用过饭才给半个时辰的休憩时间。
这可就坑了一些挑着新鲜水果,热乎吃食过来的商家了,在这些人或是埋怨,或是冲着里面大声吆喝的嘈杂中,徐华和老仆来到了寨门口,看着寨门口四个身穿漆黑牛皮甲,腰间挎刀,背插五枚短梭镖,手握白蜡杆长枪,脚边放着皮盾的黄家家丁,徐华上前施礼道:
“我乃本县教谕徐华,来见你家少贞知县。”
“徐教谕好,认得认得,不过这里是乡勇营,没有县尊或总兵的命令,我们不能放你们进去。”
家丁中的田七当然认得这位徐善人,这可是老善人了,在内江威望奇高,可能还比他们家老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