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百户望着船队渐渐远去,直到变成海平线上的小点。
……
帆升起来时,风正好是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艘盖伦船顺着洋流往西北走,帆布被吹得像绷紧的弓弦,船尾的浪花翻着白,像拖着条碎银似的尾巴。
一个年轻船员趴在船舷边,手里转着椰子壳,嘴里哼着渔歌,调子跑了却没人笑。
连平日里严肃的老周,都靠在桅杆上,眯着眼补起了渔网,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放松的劲儿。
“吴百户,你看前面!”
了望塔上的船员突然喊。吴百户举起望远镜,只见海平线上浮着个绿点,越近越清晰 —— 是个满是椰子林的小岛,
树冠像撑开的绿伞,风里都飘着椰香。“靠岸!补充些椰子!”
吴百户话音刚落,船员们就涌到甲板边,小舟放下,刚才吃椰子的船员更是扛着竹竿,摩拳擦掌:“我爬树快,保管先摘到最甜的!”
小船划到岸边,沙滩是暖烘烘的黄,踩上去软乎乎的。
一个船员脱了鞋就往椰子林跑,抱住棵粗椰树,手脚并用往上爬,没一会儿就坐到了树杈上,举起竹竿对着低垂的椰果 “嘭嘭” 敲。
十多个椰子 “咚咚” 落在沙地上,他顺着树干滑下来,抱起一个就用刀劈 —— 椰汁 “哗哗” 流进嘴里,清甜的滋味让他眯起眼:“比船上的淡水还解渴!”
其他船员也没闲着,有的用竹竿打椰果,有的蹲在沙地上剥椰壳。
老周还找了块石头,把椰肉刮下来,塞进嘴里嚼:“这椰肉晒成干,能当干粮吃。”
吴百户让人把椰子装了两筐,又在沙滩上捡了些贝壳——回去能给家里的孩子当玩意儿,这才带着人往船上走。
船队再航行五日,又遇着个藏在珊瑚礁后的海湾。
湾里飘着香蕉的甜香,岸边的斜坡上,野生香蕉林长得密,黄澄澄的香蕉挂在枝头,还有几棵柑橘树,满树的果子红得像小灯笼。
“这地方好!” 吴百户笑着跳上滩涂,伸手摘了根香蕉,剥了皮就咬。
一口下去,软糯香甜,比在印加吃的木薯好吃多了。
船员们散开去摘果子,小李跑到柑橘树下,踮着脚够了个最大的,擦了擦就咬,酸得他眯起眼,却又舍不得吐:“酸甜口的!解腻!”
老周则找了片平整的石头,把摘来的香蕉铺在上面晒 —— 香蕉干耐放,路上能当零嘴。
正忙活时,小李突然喊起来:“吴百户!这里有野鸡蛋!”
众人围过去,只见香蕉树下的草窝里,藏着五六个带着斑点的野鸡蛋,吴百户让炊事兵找了个陶罐,装了水把鸡蛋煮上,没一会儿,蛋香就飘了出来。
再往西北走,海面上的岛屿渐渐多了,偶尔能见到土着的独木舟。
有次船队停靠在一片礁石滩,船员们搬开礁石,底下藏着密密麻麻的花蟹,还有巴掌大的贝类。
小孙和几个年轻船员脱了鞋,在滩涂里追着螃蟹跑,老周则用渔网在浅水区捞鱼,没一会儿就捞了十几条一尺长的鱼,鳞片闪着银光。
晚上,船员们在沙滩上燃了堆火,把螃蟹、贝类、鱼串在树枝上烤。
火光照得每个人脸上通红,鱼油滴在火里,溅起细小的火星。
吴百户打开一坛从复活节岛带来的椰子酒,给每个人倒了一碗,阿福喝了口,辣得直咧嘴,却又笑着要再添。
老周坐在火边,给年轻船员讲他当年在南海捕鱼的事,说遇到过比船还大的鲸鱼,喷出的水柱能浇湿半船人,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渐渐地,周围海域越来越熟悉,船队越过吕宋岛,继续西行。
航行到第二十日傍晚,了望塔上的船员突然激动地喊:“看见灯塔了!是海防的灯塔!”
吴百户赶紧举起望远镜。
远处的海平线上,海防港的灯塔正闪着光,像颗温暖的星。船员们都涌到甲板上,有的欢呼,有的对着灯塔挥手,阿福更是蹦跳着喊:“到家了!终于到家了!”
船队靠近海防港时,码头上已经站满了迎接的人。
士兵们扛着担架,准备帮着搬卸货物;还有些家属,踮着脚往船上望,想早点见到自家的人。吴百户站在船头,看着熟悉的码头、熟悉的灯塔,心里满是感慨。
船刚停稳,士兵们就忙着往岸上搬货,银锭、铜锭用木箱装着,外面还有麻布包着,沉甸甸的……
吴百户走到市舶司官员身前,递上朱全忠将军的信和印加的物资清单,声音里满是骄傲:“幸不辱命,金银都安全运回来了!一路顺遂,还多带了些岛上的果子!”
“好!辛苦你们了!先去歇着,晚上给你们摆庆功宴!”
不远处,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袁大人?!”
看到熟悉的面孔,吴百户一阵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