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地平线时,一场风暴正在无声的酝酿中抵达临界点。
沈知微被捕当晚发布的视频,如一枚投入深潭的炸弹,炸开的并非巨浪,而是无数细密诡谲的暗流。
视频本身内容模糊,画质低劣,唯一清晰的,是结尾处那一行猩红如血的字幕——“真正的白鹭仍在飞翔”。
这七个字,仿佛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末因病毒,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与资本相关的角落。
从纪律森严的财经论坛,到鱼龙混杂的匿名社群,再到使用阅后即焚协议的加密聊天群组,它如幽灵般反复闪现,每一次出现都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和不详。
上午九点三十分,A股准时开盘。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三家与“宁心生物”甚至与整个记忆修复领域都毫无直接关联的医药股——华诺制药、瑞景医疗、康泰生命,在开盘瞬间突兀地遭遇了海啸般的抛售。
三条墨绿色的K线,如同被一只无形大手同时摁下,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同步姿态,决绝地砸向跌停板。
恐慌,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医药板块。
市值在短短几分钟内合计蒸发近百亿。
苏明玥站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前,指尖在冰冷的桌面上极有节奏地轻敲着,发出“嗒、嗒、嗒”的清脆声响。
她的目光死死锁定着屏幕上那三道令人心悸的同步下跌曲线,瞳孔中倒映着千万股民的哀嚎与惊疑。
“这不是恐慌。”她轻声自语,声音里没有一丝波澜,只有金属般的冷静,“这是……精准到毫秒级的情绪踩踏。”
真正的市场恐慌,是混乱的、无序的,踩踏会发生,但绝不会如此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执行同一道命令。
这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
她迅速调出旗下数据公司紧急生成的全网社交平台情绪热力图。
屏幕上,代表负面情绪的深蓝色和红色区域大片蔓延。
但当她将分析范围缩小到那三支暴跌股票的专属讨论区时,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
“记忆”、“副作用”、“被骗”、“下一个宁心”、“资本的谎言”。
这些词汇的语义密度,以一种极不正常的姿态,远远超过了正常阈值。
更可怕的是,它们并非零散出现,而是以高度集中的时间节点,在开盘前后的三十分钟内呈爆炸式发布,仿佛有人按下了某个开关,瞬间向市场投放了巨量的、同质化的负面信息。
“有人在喂数据。”苏明玥的声线压得更低,眼神也愈发锐利,“他们在给市场的AI分析模型和量化交易程序,投喂一个虚假的、由恐惧构成的靶子。”
深夜的手机铃声尖锐地划破了办公室的寂静。
屏幕上跳动着“顾承宇”三个字。
“明玥,”电话那头的声音罕见地紧绷,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出事了。”
苏明玥的心猛地一沉。
“家族信托在离岸市场被恶意做空了百分之三十七。”顾承宇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疲惫,“对手方用的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结构化票据组合,杠杆率高得惊人,但……每一笔交易都完美合规,找不到任何破绽。”
他停顿了片刻,呼吸声在电流中显得格外沉重:“他们不是冲着钱来的。这种规模的狙击,利润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斩断我对你的所有资金支持,让我自顾不暇。”
苏明玥缓缓闭上眼睛,指尖的敲击停了下来。
四周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被抽离,世界陷入一片深海般的宁静。
她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父亲遗留手稿中的一句话:“当恐惧成为共识,理性就成了最大的风险。”
一道电光石火般的灵芒击中了她。
敌人变了。
他们不再执着于制造遗忘,不再试图用“宁心”去抹除人们的记忆。
他们找到了一个更高效、更致命的武器——利用人们对“被操控”这件事本身的集体焦虑和深度恐惧。
当每一个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否是真相,当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成为被收割的韭菜时,整个市场便会陷入一场无法自证的、自我怀疑的巨大旋涡。
信任,这个资本市场最脆弱的基石,正在被系统性地瓦解。
“嘀”的一声轻响,一封加密邮件抵达。发件人是陆晓。
邮件正文只有一个开源算法框架的压缩包,名为“共情雷达v1.0”。
附件的附言中,陆晓用她一贯简洁而深刻的笔触写道:“我们总在说市场是非理性的集合,但总是试图用理性的工具去分析它。可真正驱动它的,或许只是数百万普通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时,内心深处的一句低语:‘我是不是……也被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