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 > 第637章 我父亲没死,他只是被静音了

第637章 我父亲没死,他只是被静音了(1/2)

    深夜,数据流在苏晴的指尖下汇成一条奔腾的银河。

    历经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的鏖战,当最后一个加密区块被暴力破解,发出清脆的确认音时,整个工作室静得只剩下服务器风扇的嗡鸣。

    PT7项目的完整原始数据库,如同一头被囚禁多年的深海巨兽,终于在屏幕上露出了它狰狞的全貌。

    上千名受试者的详细资料铺展开来,从最初的心理评估画像,到每一种药物注入后触目惊心的反应曲线,再到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家庭背景,每一个字节都渗透着冰冷的罪恶。

    苏明玥的目光越过那些令人心悸的图表,死死锁在系统日志的角落。

    三条不起眼的记录,时间戳指向1999年的深秋。

    远程接入,IP地址归属地清晰得像一道烙印——李氏集团前身,“宏远建设”服务器机房。

    苏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声音嘶哑:“他们不仅偷走了父亲的研究成果,甚至连失败的实验数据和受试者名单都一并窃取。”

    苏明玥的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眼神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彻骨的寒意。

    她盯着那些被篡改、被伪装成“成功案例”的档案,一字一句地喃喃道:“他们连数据都偷走了,还披上了科学的皮。”

    第二天,方女士带着一身书卷气和岁月的沉静来到了庇护所。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苏明玥父亲最得意的门生。

    她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是在看到PT7项目几个字时,眼中流露出一丝早已预见的悲哀。

    “我记得是1996年,我带一批优秀学生去苏老师的实验室参观。”方女士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将时光拉回那个遥远的午后,“当时项目已经初具雏形,但苏老师却忧心忡忡。有合作方提出,可以用几个有心理创伤的孤儿做第一批临床试验,被他当场驳斥。”

    她顿了顿,回忆着恩师当时的神情:“他异常坚决地反对把孩子当试验品。他说,‘一旦我们教会人忘记痛苦,也就教会了权力者如何逃避责任。知识没有善恶,但使用知识的人有。’那是我第一次见他发那么大的火。”

    方女士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本边角已经磨损的旧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到其中一页。

    照片上,意气风发的苏教授站在一群年轻的面孔中间,笑得温和儒雅。

    苏明玥一眼就看到了人群边缘那个怯生生却又充满好奇的女孩——年少的李婉婷。

    “那天之后不久,他就被调离了核心教研岗位,理由是‘研究方向过于激进,脱离实际应用’。”方女士合上相册,目光落在苏明玥身上,“他们夺走了他的讲台,就是为了抢走他手里的手术刀。”

    如果说方女士的记忆为这桩罪恶刻画了源头,那么赵叔交出的东西,则为它描绘出了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那是一本破旧的行车日志,纸张泛黄,字迹却因用力而深陷其中。

    赵叔曾是李氏集团的一名专职司机,负责一些“见不得光”的接送任务。

    日志记录的时间集中在2000年前后。

    一连串深夜的出车记录指向同一个终点:郊区的废弃工厂,或是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临时营地。

    乘客名单上没有姓名,只有代号,且大多是神情呆滞的青少年。

    车上的常备物品清单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蓝色药丸、一次性注射器、约束带。

    苏明玥一页页翻过,指尖冰凉。

    直到一行字迹让她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那一页的日期是2001年3月,记录潦草而急促:“李小姐第二次复查,状态稳定,记忆清除率达92%。老爷吩咐,加大剂量,确保无后患。”

    李小姐!

    苏明玥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李婉婷,她不仅是施害者李家的后代,她自己,就是第一批被推上实验台的孩子!

    那个在合影里眼神清澈的女孩,早已被自己的父亲亲手推进了深渊。

    与此同时,顾氏集团的顶层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顾承宇破天荒地在家族董事会上,公开对集团与“宁心生物”的深度合作项目提出质疑。

    宁心生物,正是李婉婷“白鹭心理顾问团”背后最大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方。

    “我要求立刻终止所有涉及心理干预技术的投资,并对宁心生物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顾承宇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一位族中长辈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承宇,你疯了!你知道这个项目对我们有多重要吗?当年要不是李家在金融危机时拉了我们一把,哪有今天的顾氏!”

    顾承宇迎着众人或惊愕或愤怒的目光,脸色平静得可怕:“我们可以赚没有血的钱。”

    会议不欢而散。

    当晚,顾承宇拨通了苏明玥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疲惫与释然:“我母亲临终前曾告诉我,李家帮我们渡过的那次金融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