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雨停了,周深离开客栈时,老板递给了他一封信,说是一个叫莲的女人留下的,说如果有个叫周深的客人来,就交给她。
信里,莲说她当年离开是因为得了重病,不想拖累他,现在病好了,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希望他能幸福。周深这才明白,昨晚的杯仙,或许是莲的思念,跨越了时空,来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他把信收好,心里释然了。有些重逢,不必相见,一句安好,就足够了。
老宅厨房的杯仙味道
张奶奶的老宅厨房,总是飘着饭菜的香味。她的孙子小明放假来玩,在厨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豁口的粗瓷碗,奶奶说这是太奶奶那时候用的,做饭可香了。
小明听同学说过请杯仙,就想试试用这个粗瓷碗请,请太奶奶出来聊聊。他按照方法,在厨房的桌子上摆好东西,念起了口诀。
念着念着,他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是太奶奶最拿手的红烧肉的味道。粗瓷碗也轻轻动了动。他在纸上写“太奶奶,你的红烧肉怎么做呀?”
粗瓷碗在桌子上移动着,像是在写菜谱。小明一边看一边记,心里暖暖的。
晚上,张奶奶看到小明写的菜谱,惊讶地说“这就是你太奶奶做红烧肉的法子啊,连放多少糖都一样。”
小明笑着说“是太奶奶告诉我的。”&nbp;张奶奶摸了摸他的头,眼里闪着泪光。有些味道,有些记忆,会以另一种方式,一直流传下去。
实验室的杯仙实验
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几个学生正在做一个奇怪的实验。他们听说请杯仙时杯子会动,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用精密的仪器测量,请了不同的人来做实验,发现当人心里有强烈的期待时,手部的肌肉会产生微小的颤动,带动杯子移动,这就是所谓的&nbp;“意念移物”,其实是肌肉的无意识运动。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杯仙,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nbp;一个学生恍然大悟。
“但这也挺有意思的,说明人的心理能影响行为。”&nbp;另一个学生说。
他们把实验结果写成了论文,告诉大家请杯仙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必当真。虽然少了些神秘色彩,但多了些科学的认知,也挺好。
古镇戏台的杯仙戏文
古镇的戏台,每逢过节都会上演大戏。后台的化妆间里,有一个掉了漆的茶杯,据说是以前一个名角儿用过的。老人们说,这茶杯能请出那个名角儿的魂,还会唱她最拿手的戏文。
一个学唱戏的小姑娘不信,在后台请起了杯仙。刚念完口诀,就听到一阵悠扬的唱腔,从茶杯那里传来,正是那个名角儿的代表作。小姑娘惊呆了,跟着学了起来。
唱完一段,唱腔停了。小姑娘在纸上写“您能再教我一段吗?”
茶杯动了动,像是在点头。又一段戏文响起,小姑娘学得很认真。
后来,小姑娘成了有名的角儿,她总说,是那个杯仙师傅教会了她最精髓的唱腔。其实,或许是那个名角儿的戏文刻在了茶杯里,刻在了古镇的记忆里,等着被传承下去。
养老院的杯仙回忆
养老院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李爷爷给大家讲他年轻时候请杯仙的故事,说那时候和伙伴们在月光下请杯仙,问将来会娶什么样的媳妇,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后来呢?杯仙说对了吗?”&nbp;一个老奶奶笑着问。
“哪能啊,”&nbp;李爷爷笑着说,“但那时候的快乐是真的,现在想起来,比杯仙的答案还珍贵。”
老人们都笑了,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暖暖的。有些回忆,不管真假,只要带着快乐,就值得珍藏。
雪山脚下的杯仙祈福
雪山脚下的小村庄,每年冬天都会举行一个祈福仪式,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仪式上,村里的长老会用一个牦牛角杯请杯仙,问雪山的情况。
今年,长老请杯仙时,牦牛角杯迟迟不动。长老皱起眉头,说“看来雪山有话要对我们说。”
后来,村里组织人去山上查看,发现冰川融化得很快,有发生雪崩的危险。他们赶紧采取了措施,转移了村民。
村里人都说,是杯仙救了大家。其实,或许是长老常年观察雪山,从杯仙的&nbp;“沉默”&nbp;里,读出了大自然的警示。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才是最好的祈福。
图书馆的杯仙书签
市图书馆的古籍部,有一本线装书里夹着一个铜制的书签,形状像个小杯子。管理员说,这书签是以前的读者留下的,据说能请杯仙,帮人找到想看的书。
一个刚上大学的新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就试着请了杯仙。铜书签在书页上移动着,最后停在了一本哲学书上。
新生读了那本书,很受启发。后来,他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经常来图书馆,每次都会看看那个铜书签。他说,不管有没有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