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 第496章 悯农

第496章 悯农(1/2)

    韩婴顿了顿,对夏留说道:“留。孤给你一个差事。孤让人给你在宫外找一处合适的店铺,你开设医馆并坐馆褒扬人参,往贵了卖。再带几个徒弟。孤保留你在宫中官职,俸禄。”

    夏留怔愣了一下。韩婴让他研究人参,他就研究了,也有了心得。他还以为自己以后会为王家尽忠职守到死,想不到得了这么一个任务。

    他不太想去坐馆,太累。在宫中做太医体面又清闲,而且韩婴、赵臧宽厚,哪怕没治好,也不苛责医官。

    但他不敢抗王命,定了定神后,躬身行礼道:“是。”

    韩婴看出他不太乐意,却没有改变主意。有些事情,也只能强扭的瓜了。为了人参的推广,就只能苦一苦夏太医了。

    但他还是宽慰了夏留几句,并留了夏留一起用膳,临走又赐了一些丝绢。

    韩婴推广人参不只有夏留一条腿,自己是另外一条腿。他不太见大臣,但每一次见大臣都宣扬人参的妙用。称之为:“大补元气。”

    “能吊住一条命。”等话。

    他又让夏留给张良诊脉,看张良能不能吃人参。赐给张良两斤三十年的野山参。

    之后,凡巨鹿城中宗室、大臣、大将家中有人生了重病可能要死,韩婴就让夏留去诊治,可以用人参的都赐人参吊命。

    颇有奇效。

    人参之贵就传扬开来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不止如此。韩婴还宣扬商地的珍贵皮毛、东珠。也就是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等地产的北方珍珠。

    多赐大臣珍珠、皮毛,以彰显大臣之贵。

    久而久之,商地那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有了价值。

    春秋一转,是为一年。

    秋收终于来到。

    巨鹿城外的农民笑开了花,全家老少一起上,哼哧哼哧的在田间收割粮食。哪怕不及大人腰的小娃娃,也能帮上一点忙。

    自秦统一天下之后,燕赵之地一直就不安稳。男子仿佛是飞蛾扑火一般前往太行上做盗贼,大小群盗数十万。

    嬴政无法征讨。

    后来秦末战乱就更不用说了。如今韩王婴在位,以贞观治河北。

    燕赵之地难得安逸。终于今年风调雨顺,秋粮熟。

    欢喜的不仅是农民,还有商人、士人等一切百姓。

    士人成群结队乘车出门观看粮熟盛况,纷纷感慨。

    “嗟呼。愿我王江山稳固,愿我大韩国祚万载。”

    “嗟呼。想不到太平盛世竟然如此美好,数十万农户齐收割。可入画也。”

    “可做诗。”

    有人取出丝绢作画,有人做诗以褒扬这秋收,以美韩王婴。

    秦国时,秦王压制文人。迫使士人不得把诗经、春秋等书藏在墙壁里。

    韩国不禁。

    士人们自由创作、朗读诗,舒展情怀。有人更教孩童诗,孩童郎朗上口,点缀了这人间的美好。

    秦末战乱,天下百姓遭殃。燕赵之地尤其凄惨。人民十不存五,邯郸郡被虏一空。

    每一个士人都是从离乱走向太平。从阴暗走向光亮。

    如今韩王婴坐河北,韩氏海晏河清。再加上这场秋收,他们内心的感情喷薄而出,也是当然。

    人们感伤离乱,就更珍惜和平。

    就更愿意支持能励精图治,并能强力保护国家的韩王婴。

    就在这氛围之中。韩婴雷打不动的组织朝中百官出城割米,地点与春耕一样。

    也就是韩婴春天自己开垦田地,秋天自己来割取小米。虽然过程与他无关,但他也享受到了播种与收获的喜悦。

    韩王婴秋收之地。

    内外兵丁重重把守,外人不得入。韩婴自己拿着镰刀收割小米,包括三张在内的文武百官,都穿着庶民衣服光荣劳动。

    太子还小,镰刀很危险。他不让太子割小米,但让太子抱着小米装车,也享受了劳动的快乐。

    太子很乐呵,对他来说每次出宫都是赚的,干什么都快乐。

    象征性的收割了几亩地后,韩婴率领文武大臣来到了大围内坐下。

    把太子坐在自己怀中,有个事情他早就想办了。但以前觉得不合适,现在觉得合适。

    韩婴伸手摸了摸太子的后脑勺,抬头对群臣道:“诸卿。孤有一首上不得台面的诗。想教太子,诸卿静听。”

    群臣顿时敛容肃然,太子小表情也严肃起来。

    韩婴说道:“诗名曰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群臣与太子都怔愣。太子虽然还没有开始读书,但赵臧会私下里塞给他一些东西。

    太子懂诗经。

    韩婴这首悯农与诗经格式相去甚远。

    比如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

    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