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乾风云起苍穹 > 第182章 婉言谢绝接风宴

第182章 婉言谢绝接风宴(1/2)

    接下来的过程,与其说是庄严的交接典礼,不如说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清点流水账。

    冯铮亮指挥着几个战战兢兢的老书办,将一应物件小心翼翼地捧了上来。

    黄册(户籍簿)、鱼鳞册(地籍图册)积满了灰尘,有的边缘都卷了毛边,透着一股久未被人认真翻阅的气息。

    一摞摞卷宗更是用麻绳捆好,堆积如山,散发着陈年旧纸的霉味。

    府库、常平仓、监狱等处的钥匙更是丁零当啷一大串,拴在一个磨得光亮的木牌上。

    杨运来显然早已无心打理,这些象征着权力和管理职责的实体物件,在众人眼中,更像是一堆无用的累赘。

    最为核心的,是那枚沉甸甸的铜铸九叠篆“威宁县印”。

    当它被杨运来亲自(带着某种“终于脱手”的轻快)从紫檀木盒中取出,郑重其事地用一方崭新的棉布仔细擦拭了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捧到苏康面前时,气氛莫名地凝滞了一瞬。

    所有人的目光——杨运来解脱的、曹新等人复杂的、冯铮亮依旧敬畏的——都聚焦在这方小小的印信之上。

    “威宁县印在此,今交付于苏大人。自今日始,威宁父母,责在苏公。愿大人不负皇恩,不负民望。”

    杨运来的声音庄重无比,带着一种仪式感的肃穆,但仔细听,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仿佛终于将一座无形的大山卸下。

    苏康没有立刻去接,而是垂眸凝视着这方冰冷沉重的铜印。

    它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责任的枷锁。

    杨运来在这三年里,显然只感受到了后者那令人窒息的分量。

    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停止了流动,连庭院角落那几丛半枯的杂草都停止了晃动。

    他能感觉到曹新、尉迟嘉德等人眼神的灼热和压迫,仿佛一群经验丰富的猎手在审视着刚刚踏入领地的年轻猎物,揣测着猎物下一步的动向。

    苏康伸出手,五指张开,极其稳定地握住了铜印。

    温凉的金属触感透过指尖传来,感到沉甸甸的。

    “职责所在,焉敢不尽心?”

    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杨大人为政三载,辛苦劳顿,今日卸下重担,正该休憩归养。”

    随着印信落入苏康之手,仿佛一个信号,一直紧绷着身体、如同拉满了弦的弓一般的杨运来,在听到这句话后,那根无形的弦“嘣”地一声彻底松了。

    他长长地、无声地、却异常清晰地吐出一口浊气,肩膀也随之垮塌下去一寸,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满足的红晕,仿佛重获新生。

    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简直就差欢呼一声了。

    印信落袋为安,接下来的签字画押、文书交割就成了走过场的细枝末节。

    杨运来精神抖擞,笔走龙蛇,字迹都比公文上潇洒十倍。

    曹新等人则在一旁默默观礼,脸上的表情调整回平静无波,但眼神中的探究和审视从未停止。

    苏康接过笔,蘸足朱砂,在那份厚重的交割文书最后空白处,稳稳地落下他的名字:苏康。墨迹初干,宣告着威宁县新纪元的开始。

    待所有签押完毕,书办捧走文书,天井里又只剩下他们几人。

    杨运来拍了拍袖口上根本不存在的灰,脸上洋溢着一种仿佛已经踏在归途上的轻松,对曹新等人招呼道:“苏大人履新,实乃我威宁之幸!曹县丞、尉迟县尉、宋主簿,我等当尽心辅佐才是!”

    这话说得漂亮,但怎么听都像是客套话。

    曹新立刻抓住机会,仿佛排练过千百遍,脸上瞬间绽开极富感染力的笑容,一步上前,嗓音洪亮:“正该如此!正该如此!苏大人风尘仆仆初来乍到,我等身为同僚属下,岂能不尽地主之谊?卑职斗胆,今晚在城南德顺楼略备薄酒,一则为杨老大人(这个词儿他强调了一下)荣休饯行,二则……更是重中之重,为苏大人接风洗尘!还请杨老大人务必赏光,苏大人更是万望不弃!咱们威宁同僚齐聚一堂,也好让苏大人熟悉熟悉诸位同仁!”

    他这番话,滴水不漏,既给了杨运来面子(饯行),又给了苏康极大的台阶(接风、熟悉同僚),还不动声色地掌控了主动权(地点、他作东),更透着一股“人都在我这儿”的暗示。

    尉迟嘉德立刻粗着嗓子附和:“对对对!曹县丞所言极是!我等都盼着聆听苏大人教诲呢!”

    宋明也拱手:“此乃应有之义,还请苏大人赏脸。”

    冯铮亮站在角落,自然没人问他的意思。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杨运来(他此刻已无所谓去哪儿),都聚焦到苏康身上。

    德顺楼?

    想必是曹新的“据点”之一?

    这接风宴,岂止是洗尘那么简单?

    恐怕是鸿门宴的前奏,或者说,是新旧势力一次心照不宣的初次“亮剑”。

    迎着曹新那志在必得的、带着油滑笑意的目光,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