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宋朝的脊梁 > 第141章 瑞雪兆丰年

第141章 瑞雪兆丰年(1/2)

    靖康元年十一月 河北路 拒马河畔

    北风如刀,卷着细密的雪粒,狠狠抽打在营寨的旗帜和兵卒冻得发青的脸上。

    靖康元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更早,也更急。只一夜光景,拒马河两岸便覆上了一层刺眼的白。

    河面彻底冰封,坚硬的冰层反射着惨淡的天光,将肃杀的战场映衬得愈发苍凉。

    南岸,宋军大营。帅帐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陈太初眉宇间那一丝凝重的寒意。

    他披着厚重的玄色大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铺满军报的案几。

    案头,一只黄铜暖炉散发着微弱的热气。

    “雪还是来了。”陈太初低语,目光穿透帐帘缝隙,望向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

    这雪,是机会,亦是杀机。雪天利于隐蔽行军,也利于骑兵驰骋,对火器部队而言,却是极大的考验——引信、火药极易受潮!

    完颜宗望在等这场雪,他又何尝不是?

    “禀大人!”李铁牛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甲叶上沾满了未化的雪沫,“岳钤辖遣快马回报!昨夜子时,岳将军亲率两千精骑,趁雪突袭金军设在固安以北的粮草转运点。不料金狗防备森严,预设了绊马索、陷坑,更有重兵埋伏!岳将军见事不可为,果断撤军,折损了百余骑……未能得手!”

    陈太初眼神一厉,旋即又归于平静。

    他早料到完颜宗望吃了汴京的亏,必然加倍小心粮道。

    岳飞此去,本就是一次试探,一次逼迫对方露出更多破绽的佯攻。

    只是这百余骑的折损,依旧让他心头一沉。

    “传令鹏举,穷寇莫追,固守防区。

    此非其过,乃金虏早有提防。”陈太初的声音沉稳,“另外,通令各军,雪天更需加强戒备,斥候加倍,夜间轮值哨探加派双岗!

    火器营务必做好火药防潮,所有引信、药包,须以油布密封,置于干燥处!哨塔、望楼,给我盯死了河面冰层!”

    “喏!”李铁牛抱拳领命,转身大步出帐,将凛冽的寒风再次关在门外。

    几乎同时,千里之外的汴梁皇宫紫宸殿内,气氛同样凝重。炭盆烧得通红,殿内暖意融融,却化不开赵桓脸上的愁云惨雾。

    兵部尚书李纲正朗声奏报:“……西路军种师道老经略急报,自九月至今,金西路军元帅完颜宗翰(粘罕)所部,猛攻雁门关、代州、忻州诸隘口,大小战事已逾十次!幸赖西军将士用命,凭坚城固守,兼有神臂弓、新式虎蹲炮之利,金虏死伤惨重,未能越雷池一步!完颜宗翰气急败坏,军中多有怨言,言道当初破辽时未能尽毁雁门关隘,实乃大失策!”

    殿内响起几声压抑的舒气声。西线稳固,总算是个好消息。枢密使吴敏出班补充道:“东线陈参政(陈太初)亦有军报,两月来,拒马河沿线大小冲突百余次,金军数次欲踏冰强渡,皆被我军火器与强弓劲弩击退。我军依托工事,伤亡远少于敌。然金军主力深藏营垒,完颜宗望似在等待时机,亦或……另有所图。”

    赵桓听着,眉头却未见舒展。西边打得惨烈,东边僵持不下,这仗要打到何时?每日如流水般消耗的钱粮军械,让这位登基未久、刚经历了汴京围城惊吓的天子,心头如压巨石。

    散朝后,赵桓心绪不宁,未去后宫,只命人在垂拱殿旁暖阁设了小案,对着窗外飘雪独酌。不多时,内侍悄声禀报:“陛下,御史中丞秦桧求见。”

    赵桓微怔。秦桧,此人政和五年进士,曾因得罪王黼被贬,靖康初方才起复为御史中丞。他略一沉吟:“宣。”

    秦桧入内,恭敬行礼,神态谦卑:“陛下忧心国事,臣本不该叨扰。然臣近日偶得北地密讯,事关国体,不敢不报于陛下圣听。”

    “哦?密讯何事?”赵桓放下酒杯。

    秦桧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金国暗使辗转传讯于臣……言道,此番南来,实为索求旧日辽国岁币之数。若我大宋能如昔日待辽一般,允其岁贡,金主愿即刻下诏退兵,两国从此约为兄弟之邦,永息干戈。”他偷眼觑着赵桓脸色,见其眼神闪烁,似有意动,便又添了一把火,“陛下明鉴!如今东西两线鏖战,虽有小胜,然旷日持久,国库空虚,民力凋敝,实非长久之计啊!若能以些许财物,换得边陲安宁,百姓休养,实乃社稷之福!”

    “些许财物?”赵桓喃喃重复,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金人上次勒索时,搬空内帑、搜刮民财的惨景,心头一阵绞痛。他烦躁地挥挥手:“此事……枢密院可知?陈元晦可知?”

    秦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毒,脸上却愈发恳切:“陛下!陈参政……一心只求战功赫赫,以彰其能!其整军经武,耗资巨万;清君侧抄家,更是惹得朝野非议!他何曾想过朝廷府库已近枯竭?何曾体恤过陛下为筹措军资夙夜忧劳?臣斗胆直言,若依陈参政之意,穷兵黩武,恐非保全大宋江山社稷之良策!此议和之请,金人只托付于臣,显是忌惮陈参政主战之心甚坚,故欲直达天听,望陛下圣裁!”

    “只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