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千机志 > 第175章 各得其宜 十面奇人

第175章 各得其宜 十面奇人(1/2)

    江南道,辰州。

    “「潜龙在渊」到底是什么?”

    “玄机道人或许知道。”孟星美道:“八卦峰一战,「潜龙尊者」与铠魄势均力敌。不论「潜龙在渊」是什么,它和铠魄一样危险,所以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让「潜龙在渊」落入外族之手。武事堂商议,由卓巡判去寻「潜龙在渊」最合适不过。”

    “哦?”张矩已经猜到,这才是卓不浪今日前来的真正原因。

    卓不浪只是苦笑,没有说话。孟星美起身叉手道:“卓巡判即将南下苗疆,张使君想必还有事交代,我等就先行告辞了。”

    孟星美三人刚离开,张矩道:“卓少要去苗疆?”

    “对,先去应州。”

    张矩不动声色道:“为何要去应州?”

    卓不浪摩挲手杖,道:“武事堂的天宅里有尊古鼎,玉璇真人说是玄机道人所铸,鼎里平铺粗细不一的磁沙。今日子时,鼎里的磁沙突然有凹陷,玉璇真人测算,凹陷处大致在雷公山,故让我先去应州。”

    “玄机道人……莫非这鼎就是为「潜龙在渊」而铸?”

    卓不浪点点头,长叹了一口气:“唉,本以为可以在酉山风光些时日,结果还是白忙活,现在还要去蛮荒之地……苦命啊!”

    “难道卓少的名录不管用?”

    “名录是好,可惜没遇上好人,所以最好还是留给矩少。”卓不浪摸出一本名录扔向张矩,名录刚好落在张矩面前的桌案上。

    张矩略翻了翻名录,笑道:“卓少说的是赵宜?”

    “不明白朝廷为何偏偏派他来辰州?”

    “卓少真不明白?”

    卓不浪闻言,摩挲手杖的手忽又停了下来:“矩少的意思,朝廷是有意派他来?莫不是为了束缚我?”

    张矩笑道:“看来卓少在酉山上的风光已经传到朝中,有人想借赵宜提醒卓少……拿捏分寸、过犹不及。”

    卓不浪靠在椅背上,仰头叹道:“天后耳目众多,在下又不谙为官之道,真怕无知无畏误闯禁地,还是远离是非为好。”

    “卓少在为兄面前就不必自谦了。你离开酉山怕不是为了远离是非,而是与武事堂做了些交易吧?”

    卓不浪瞟了眼张矩:“知我者,莫若矩少也。「六尊」老奸巨猾,你们选的盟主也是美貌与智慧兼具,跟武事堂谈买卖实在是太吃亏!”

    “你这是吃亏为红颜吧?”

    卓不浪脸上的玩世不恭褪去,略有些神伤:“谷姑娘日渐憔悴,不可让她再消沉下去。武事堂答应放过孟衍周和邹雨桐,条件是让我去寻「潜龙在渊」。真是好算计,若是我侥幸找到,他们可将功补过,若是我没找到,那也是我无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眼下东宫情势不妙,储君恐有更易,武盟也难独善其身,卓少暂且离开酉山静观其变未必是坏事。”

    “东宫不妙?出什么事了吗?”

    张矩盯着卓不浪,眼神洞隐烛微:“卓少可认得东宫户奴赵道生?”

    卓不浪一听「赵道生」之名,再看张矩的眼神,大致已猜到对方的心思。

    “东宫司议郎韦承庆上奏天皇,太子沉溺短袖、纵情声色,圣上命中书侍郎薛元超主审此事,御史大夫高智周和黄门侍郎裴炎共预。可他们拿下赵道生之后,审的却是明崇俨的命案。”张矩略顿了顿,“赵道生为何会涉嫌明崇俨的命案?”

    张矩早就隐隐猜到卓不浪与「一眉道人」的把戏,去年中元节的洛水法会更是让他怀疑卓不浪已参与明崇俨案。后来卓不浪离开东都到了张掖,张矩也就没再多问。

    “矩少觉得,与我有关?”

    “我猜,一眉道人的洛水法会应该是以心虚为饵,诱凶嫌现身,而赵道生恰好出现在法会上,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是明崇俨案的疑凶。”

    “后来突厥叛乱,明崇俨案无奈草草结案。如今有人借断袖丑事重翻旧案,赵道生应是在劫难逃。”

    “矩少不愧是矩少,不在东都也对东都之事了如指掌。”卓不浪肃然道:“那晚行刺明崇俨的有两人,其中一人就是赵道生,他是在明崇俨死后刺了他一刀。而真正杀死明崇俨的是绯云阁的人。”

    “所以卓少去了张掖。”

    “矩少认为赵道生不该查?”

    “朝堂之上,该与不该视乎你的抱负,而不在真相。”

    “矩少的抱负是什么?”

    “法不阿贵、各得其宜。”

    “矩少心怀社稷、兼济天下,而我不过独善其身,也算是各得其宜。”

    “矩少又岂是池中物?”张矩道:“风起于青萍之末,赵道生不过是浮萍,而东宫却是大风将至,江湖也将会狂风大作。”

    “我本不欲乘风,哪管它东南西北风。但舟行海上,借风扬帆总还是要的。”

    “风能行舟,亦能覆舟,卓少借风还须小心为妙。”

    “有矩少大船在前,我这一叶扁舟应不至倾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