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 第153章 木头上的学问

第153章 木头上的学问(3/3)

样子,忽然觉得手里的馒头格外实在。

    “想啥呢?”陈凯端着餐盘坐下,餐盘里是白菜炖豆腐,和昨天的一样。“下午要把照片传到总部系统,你跟着学怎么命名文件夹,客户要求按‘日期+环节+编号’来,比如‘_加固_CBHU’。”

    林阳赶紧掏出笔记本记下,笔尖在纸上划过:“照片要洗出来存档吗?”

    “以前洗,现在存电脑里,刻成光盘备份。”陈凯扒了口饭,“张经理说年底要上云存储,到时候直接上传,不用刻盘了。”他忽然笑了,“咱们这仓库,也算跟着数字化慢慢走了。”

    下午的仓库里,陈凯教林阳用电脑整理照片。他把相机存储卡插进读卡器,屏幕上跳出一个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都按环节存着照片:验箱3张,对货5张,加固8张,封箱2张。“每张照片都得重命名,”陈凯移动鼠标,“客户的系统认文件名,不认内容,名字错了就传不上去。”

    林阳学着他的样子给照片改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生涩。有张加固的近景照没拍到木方编号,被陈凯指出来:“这张得重拍,编号是货和箱的唯一对应,少了就没法追溯。”他看着林阳略显沮丧的样子,忽然说,“我刚来时拍废了整整两卷胶卷,老刘没骂我,就说‘多拍总比少拍好,胶卷钱比赔款便宜’。”

    林阳忽然想起早上在空箱里闻到的海水味,那是长途运输留下的印记。他重新拿起相机,跑到月台边对着铅封又拍了两张,这次把箱门编号和铅封一起拍了进去。“这样应该行了吧?”

    陈凯看着照片点点头:“不错,有进步。”他把整理好的照片刻进光盘,在盘面上写下箱号和日期,“这光盘要和发货单一起存档,至少保存两年,万一客户索赔,这就是证据。”

    傍晚的阳光透过高窗照进仓库,落在码得整整齐齐的货箱上。林阳跟着陈凯把加固用的木方归拢到角落,松木的清香混着雨后的潮湿空气,有种踏实的味道。老刘抱着帆布包准备锁门,忽然回头说:“明天有批去美国的货,用新到的打包带试试,张经理下午打电话来问了。”

    陈凯眼睛一亮:“真的?我还以为得等下个月。”

    “让你们先练练手,别到时候总部来人检查,连机器都不会用。”老刘的目光扫过林阳,“小林也跟着学,多会一样总没错。”

    林阳望着角落里那卷白色的打包带,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他想起今天亲手加固的货箱,那些沉默的木方和麻绳,此刻仿佛都有了生命——它们将随着远洋巨轮穿越重洋,带着他和同事们的汗水,去往一个陌生的港口。而他手里的相机,记录下的不仅是过程,更是一个年轻人在仓库里慢慢扎根的痕迹。

    锁仓库门时,林阳的手指触到冰凉的锁孔,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就像那些被木方固定的货箱,他也正在被这份工作慢慢“加固”,用学到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操作,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站得更稳。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