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桌上放着一个小电暖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墙上贴着各种财务规定:《差旅费报销标准》、《招待费管理办法》、《办公用品采购流程》...
每一条都密密麻麻写满了限制条款。
"咚咚咚。"有人敲门。
"请进。"
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拿着几张皱巴巴的发票。
"刘老师,我来报销上次出差的费用。"
刘瘦子接过发票,开始逐张检查。
前几张都没问题,但第四张餐费发票让他皱起了眉头——50块钱的发票,时间是周日,但出差行程单显示是周一到周三。
"这张发票有问题。"刘瘦子指着日期。
"你出差是周一开始的,这张餐费发票是周日的,不在出差期间内。"
"哎呀,就一天的事嘛。"那人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可能是饭店搞错了日期,你就给我过了吧,反正也就50块钱。"
刘瘦子想起自己在瑞士银行的日子。那时候他一个决策就能调动几百亿美金,欧洲央行的官员要专门听取他的意见,《金融时报》称他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华人金融家"。
一个手势,就能让几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发生波动。
现在,他要为一张50块钱的假发票和一个小科员争论不休。
"不行,财务制度很明确。"刘瘦子摇头。
"发票日期必须在出差期间内,这是基本要求。"
"你这人怎么这么死脑筋?"那人开始不耐烦了。
"以前财务科也没这么较真过。''
''老张审核的时候,这点小问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制度就是制度,不能因人而异。"
"制度?"那人冷笑一声,"你一个新来的,跟我谈制度?''
''我在这里工作八年了,什么情况没见过?''
''就你事多!"
他一把抢过发票,气呼呼地说:"50块钱你都较真,有这工夫不如去查查那些几万几十万的大账。''
''不过估计你也不敢,毕竟人家有关系,你惹不起。"
说完,他故意把门摔得很响,留下刘瘦子一个人呆坐在那里。
刘瘦子看着手中剩下的发票,心中涌起一种巨大的悲哀。
他想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光辉岁月,那时候华尔街的大鳄们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很多小国的GDP...
现在却被一个小科员指着鼻子骂"事多",还要被教育什么是"人情世故"。
这种从云端到泥潭的坠落,比任何酷刑都要残酷。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