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银行总部大厦的47层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要命。
二十多个穿着阿玛尼西装的华尔街精英围坐在会议桌前,每个人脸上都不好看。
"先生们,"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敲了敲桌子。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东方来了一头狼,正在我们的地盘上撒野。"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一连串让人头疼的数据:
2012年11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东方投资集团精准狙击了法国兴业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的股票,十天内获利2.5亿美金,直接导致整个欧洲银行股暴跌12%。
那一战,三家欧洲银行的CEO被迫辞职。
2013年1月,日元大幅贬值时,有人在外汇市场上提前布局了15亿美金的空头头寸,最终获利超过3亿美金。
这个操作者后来被证实就是那个叫林天锋的中国人。
更可怕的是,他的时机把握精准到了分钟级别——就在安倍晋三宣布量化宽松政策前24小时完成建仓。
2013年3月,铜期货市场的疯狂一夜。
有人利用智利最大铜矿罢工的内幕消息,在12小时内将铜价推高了6%,然后精准出货,净赚1.8亿美金。
华尔街的老手们都懵了——这种操作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需要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
"这个林天锋,媒体叫他'东方猎手'。"高盛的副总裁马克·戈德曼咬牙切齿地说。
"他每次出手都踩在我们的痛点上,简直像能预知未来一样。"
"更要命的是,他从来不按我们的规矩来。"摩根士丹利的代表约翰·史密斯补充道。
"传统对冲基金我们都摸透了套路,但这个人的操作思路完全不同。"
花旗集团的代表举手发言:"据我们调查,他的团队只有四五个核心成员,但情报网络遍布全球。''
''上次智利铜矿罢工的消息,我们是通过知道的,他却提前12小时就得到了内幕。"
戴蒙点了点头:"据我们的线人汇报,他下个月要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是个危险信号——他不满足于在暗处偷袭,要走向台前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嘀咕声。
如果一个中国人在达沃斯获得话语权,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将面临挑战。
"我建议联合起来对付他。"德意志银行的代表说,"他再厉害,也斗不过我们整个华尔街。"
"问题是怎么对付?"戈德曼摊手道,"他的操作都很规范,找不到把柄。''
''而且人家有钱有势力,硬碰硬我们也不一定占便宜。"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
确实,这个中国人虽然可恨,但手段光明正大,让人无从下手。
与此同时,远在新加坡的东方投资集团总部,我正在回顾这两年来的"战绩"。
办公桌上摆着厚厚的一沓报告,每一份都记录着一次成功的金融战。
看着那些数字,我心情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2012年11月的欧洲银行股狙击战,确实打得漂亮。
当时欧债危机越来越严重,我发现几家大银行的股价明显被高估了。
他们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超过15%,但股价还在高位,明显是在装样子。
于是我动用了8亿美金做空,分别针对法国兴业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
为了避免被发现,我把资金分散在二十多个账户里,通过不同的券商操作。
关键是时机选择。我选在了希腊政府即将公布财政报告的前一周开始建仓。
果然,希腊财政状况比预期更糟,整个欧洲银行业都受到冲击。
那几家银行的股价在十天内跌了20%,我们精准出货,净赚2.5亿美金。
更精彩的是1月份的日元狙击战,那次完全靠的是花蕊的外交情报网络。
她通过在外交部的老同事,提前得知安倍晋三要宣布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我立刻意识到日元必然大幅贬值,于是连夜调集15亿美金在外汇市场做空日元。
那一夜我基本没睡,一直盯着汇率走势。
安倍政策一公布,日元果然开始暴跌。
我们在汇率跌到谷底前精准平仓,12小时内净赚3亿美金。
日本政府气得要死,但也拿我们没办法。
但最让我得意的还是3月份的铜期货大战。
那次纯粹是运气加实力。
我们在智利有个小投资项目,当地的项目经理无意中提到某个大铜矿要罢工。
普通人可能不当回事,但我立刻意识到这会影响全球铜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