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第河山 > 第471章 交子暗流

第471章 交子暗流(1/4)

    皇佑三年的盛夏,汴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湿热的空气黏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蝉鸣声此起彼伏,更添烦躁。

    陈砚秋坐在林府西厢的书房里,手中捧着一卷《周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距离他潜入林振元书房、查阅《清河物产考》已过去半月有余。这半个月来,他谨言慎行,除了按时前往礼部衙门点卯办公,便是回府读书习字,偶尔与林窈娘一同用膳,言谈间也只论诗词、不论政事,俨然一副安于现状的年轻官员模样。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

    “姑爷,老爷请您去账房一趟。”

    老林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断了陈砚秋的思绪。他放下书卷,整了整衣冠,应声道:“知道了。”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位于林府东侧的账房。这是一处独立的小院,平日里戒备虽不森严,却也鲜少有闲杂人等靠近。此刻,院门敞开,林振元正站在廊下,与账房先生低声交谈着什么。见陈砚秋到来,林振元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砚秋来了,正好。”他招了招手,“今日收到几笔从川蜀来的汇票,数额不小,涉及几家不同的钱铺。老夫记得你曾在户曹观政,对钱谷之事应不陌生,过来帮着参详参详。”

    陈砚秋心中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道:“小婿才疏学浅,只怕帮不上什么忙,但凭岳父吩咐。”

    他步入账房,一股混合着墨香、纸香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榆木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着一册册蓝布封面的账本。中央一张巨大的花梨木桌案上,摊开着数张桑皮纸制成的汇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并盖有各色印鉴。

    林振元指着桌案上的汇票,语气随意:“都是些生意上的往来款项,来自成都府的‘永通钱铺’、‘惠昌钱局’等几家。你瞧瞧,这印鉴、密押可有何不妥之处?”

    陈砚秋知道这是考验,也是机会。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拿起一张汇票仔细端详。

    宋代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防伪技术已相当成熟。手中这张由“永通钱铺”开具的汇票,采用特制的楮纸,挺括耐磨。票面图案为朱墨双色套印,左侧是钱铺招牌和复杂的缠枝花纹,右侧则记载着金额、出具日期、兑付时限等信息。最关键的是票面中央及骑缝处加盖的数枚朱红印鉴,以及边缘处一行看似装饰纹样的、实为钱铺独有的密押符号。

    陈砚秋凝神细看。他天生记忆力超群,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敏锐。当年在江南贡院遭遇试卷调包,他便是在极短时间内强记下了原始试卷的诸多细微特征。此刻,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一点点刮过票面上的每一个痕迹。

    金额:叁仟贯。出具日期:皇佑三年六月初八。兑付:限三十日内于汴京永通分铺凭票即兑,认票不认人。印鉴序列:永通钱铺总号大印、成都府官印(备案用)、押缝私章……

    一切看似正常。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那枚作为最终凭证的、钱铺掌柜的押缝私章时,心脏猛地一跳。

    那是一个阳文篆书的“永”字印,线条流畅,印泥饱满。但在“永”字右上角那个微小的转折处,墨色似乎比其他地方略浅了一丝,若不凑近细看,绝难察觉。这种极其细微的差异,勾起了他脑海深处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记忆。

    那是当年在调查川蜀科举赈灾银两贪腐案时,他曾偶然瞥见过一本被作为证物的空白账册。那账册并非寻常纸张,而是用一种特制的、带有暗纹水印的厚纸制成。水印的图案,正是一个类似的、在特定笔画处存在细微断点的“永”字纹样!据当时查案的官员推测,那可能是一个隐秘团伙用于识别身份或标记特殊款项的记号。

    因为案件最终不了了之,那本账册和上面的水印也渐渐被人遗忘。陈砚秋若非身负特殊记忆之术,恐怕也难以将这两件相隔数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起来。

    难道这“永通钱铺”,与当年的川蜀科举案有所关联?或者说,与隐藏在科举案背后的那个庞大黑影有关?

    他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手指轻轻拂过那枚印章,抬起头,对林振元说道:“岳父,这永通钱铺的印鉴,似乎…颇为精良,刀工老到,应是出自名家之手。”他避重就轻,只评价印鉴本身,并未提及那细微的异常。

    林振元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呵呵一笑:“永通是川蜀老字号,印鉴自然考究。你看其他几张如何?”

    陈砚秋依言拿起另外几张来自“惠昌钱局”、“兴隆质库”的汇票,一一仔细查看。他发现,这些汇票的印鉴序列虽然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在某个极其隐蔽的角落,都存在类似的、几不可察的微小特征——或是笔画转折处的细微顿挫,或是印泥浓淡的微妙差异。而这些特征,都与当年那本空白账册上的水印暗合!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些汇票的兑付地点,都指定在汴京的几家特定钱铺,如“清河记”、“宝昌隆”等。他隐约记得,赵明烛曾提过,这几家钱铺的背景复杂,与朝中某些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