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未施粉黛,神情专注,目光锐利地审视着那些墨块。自从陈砚秋暗中托人送来那方“青城松烟”墨,并提及可能与“墨池祭”及科举用墨有关后,她便将自己关在这小院里,日夜不停地进行分析比对。
薛府如今虽门庭冷落,但薛父早年结交三教九流,府中颇收藏了一些杂学奇技的典籍工具。薛冰蟾自幼耳濡目染,于机关格物、金石鉴定一道本就颇有天赋,后来遭遇家变,心性愈发沉静坚韧,钻研这些常人视为奇技淫巧的学问,反而成了她排遣忧愤、寄托心神的方式。
她首先取出的,是陈砚秋送来的那方完整“青城松烟”墨。墨锭黝黑坚实,金粉篆字端庄,表面光滑润泽,确是一等一的形制。她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刮下少许墨粉,置于鼻尖轻嗅。除了浓郁的松烟香气外,确实夹杂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形容的异样气息,似麝非麝,带着点矿物特有的冷冽腥气。
她将墨粉放入玛瑙研钵,加入少许清水,用玉杵缓缓研磨。墨汁渐浓,那丝异样气息在水的激发下,似乎变得明显了些许。她取来一张上好的宣纸,用毛笔蘸饱墨汁,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墨迹乌黑发亮,层次分明,确是好墨。待墨迹稍干,她再次凑近细闻,那气味却已几乎消散,难以捕捉。
“遇水则显,遇热则彰…”薛冰蟾喃喃自语,想起了之前分析“墨池祭”残留墨块时的发现。那些墨块燃烧后,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带有迷幻作用的气味。
她取来一盏小巧的银质炭炉,点燃一小块银骨炭。炭火燃起,并无烟尘。她用镊子夹起一小撮“青城松烟”的墨粉,缓缓撒在炭火之上。
“嗤…”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墨粉接触炭火的瞬间,一缕极淡的青烟升起,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比之前明显许多的奇异香气!这香气并不难闻,反而带着一种清冷幽玄之感,吸入鼻中,竟让人精神微微一振,但旋即又产生一丝轻微的眩晕感,仿佛思绪飘远了一瞬。
薛冰蟾心中凛然,立刻屏住呼吸,用蒲扇轻轻扇开烟雾。这气味,与“墨池祭”残墨燃烧后的气味,至少有七分相似!虽然强度和某些细微处略有不同,但核心的那种能影响人心神的特质,如出一辙!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又取出自己之前收集到的、今科礼部试专用墨的残块——这是她费了不少心思,才从一位在贡院有门路的旧仆那里弄来的。贡院考试结束后,废弃的墨块通常会统一处理,但总有些流落出来。
礼部试专用墨形制规整,印有“礼部制”字样,颜色比青城墨略浅,质地似乎也更细腻一些。她同样刮粉、研磨、书写,发现其墨色饱满,品质上乘,并无明显异味。
然而,当她也取了一小撮礼部墨墨粉,撒入炭火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同样有一缕青烟升起,散发出的气味,竟然与方才“青城松烟”墨粉燃烧后的气味,极其相似!甚至那丝能引动心神恍惚的特质,都一般无二!
薛冰蟾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果然!科举考试专用墨,与那邪异的“墨池祭”用墨,以及这方来自蜀中青城的贡墨,在核心的原料上,存在着隐秘的关联!它们都使用了那种产自特定矿脉的、带有特殊效果的烟炱!
她立刻开始了更精细的比对。她将三种墨粉分别置于不同的白瓷碟中,加入少量特制的化胶药水(这是她从一本前朝匠作监秘录中学到的,可以分离墨中的胶质和烟炱),静置沉淀。
片刻后,胶质逐渐溶解,烟炱颗粒沉淀下来。她小心地倾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的烟炱分别倒在白棉纸上,就着明亮的阳光仔细观察。
“青城松烟”的烟炱颗粒最粗,颜色深黑,在阳光下隐隐泛着一种极细微的、类似金属的光泽。
礼部试专用墨的烟炱颗粒最为细腻均匀,颜色纯黑,那种金属光泽反而不如青城墨明显,但仔细看,依然存在。
而“墨池祭”残墨的烟炱,颗粒大小不均,颜色黝黑深沉,那种诡异的金属光泽最为明显,仿佛蕴含着某种不安分的能量。
虽然颗粒粗细、色泽深浅略有差异,但三种烟炱的本质,毫无疑问是同源的!都来自于那种蕴藏着特殊矿物的产地!区别可能在于松木的树龄、取烟的部位、制作的工艺以及添加的其他辅料不同,导致了最终成品的些微差别。
“科举考场…墨池祭祀…”薛冰蟾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那个神秘的组织,不仅通过“墨池祭”这种邪异仪式来达成某种目的,他们甚至将手伸向了科举考试本身!他们通过控制或影响科举专用墨的原料供应,将这种特殊的、可能带有微量精神影响效果的烟炱,用在了成千上万士子的考试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