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第河山 > 第465章 新晋的抉择

第465章 新晋的抉择(1/2)

    皇佑三年的春风,似乎格外眷顾新科进士们。短短数日间,他们便体验了从布衣到官身,从门庭冷落到车马盈门的巨大落差。然而,在这看似繁花着锦的盛况之下,初入官场的迷茫、各方势力的拉拢以及随之而来的抉择,也如同无形的蛛网,悄然缠绕上每一位新贵。

    陈砚秋奉林振元之命,“经营”与吴昉的关系。这并非难事,同科之谊(虽非同届,但同属进士出身)本就是官场往来最自然的由头之一。他选了一个休沐日,递了名帖,以“请教蜀中风物”为名,前往吴昉暂居的宅院拜访。

    那宅院位于外城西侧,虽不及内城显贵之地的宅邸轩敞,却也清静雅致,三进院落,仆从俱全,显然是林家精心挑选安排。陈砚秋到时,吴昉正在书房临帖,闻报后亲自迎出二门。

    “陈年兄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快请进!”吴昉身着簇新的青色常服,脸上带着几分尚未完全褪去的书卷气,笑容真诚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他比陈砚秋略长几岁,但因陈砚秋官职在身,且是“引荐人”林家之婿,故以“年兄”相称,姿态放得颇低。

    “吴年兄客气了,冒昧来访,叨扰了。”陈砚秋拱手还礼,目光迅速扫过庭院。院中陈设简洁,但一应物事品质不俗,两个小厮垂手侍立,规矩井然。

    二人步入书房,分宾主落座。书房内书籍盈架,多是经史子集,也有不少诗文杂集,案上铺着宣纸,墨迹未干,临的是颜鲁公的《祭侄文稿》,笔力虽略显稚嫩,但骨架间已见几分风骨。

    “年兄这手字,深得鲁公神髓,假以时日,必成大器。”陈砚秋赞道。

    吴昉连忙摆手:“陈年兄过誉了,拙劣笔墨,不堪入目。倒是年兄,少年登第,如今已在清要之职,实令昉汗颜。”他言语间带着蜀地口音,语气诚恳。

    寒暄几句后,陈砚秋便将话题引向了蜀中风情,从青城山之幽、峨眉之秀,问到锦官城之繁华,再及物产民俗。吴昉见他不涉朝政,只谈风物,神情渐渐放松,话也多了起来,谈及家乡山水人文,眼中流露出真切的热爱与怀念。

    “…说到物产,前日蒙年兄厚赠一方青城松烟墨,墨质精良,松香醇正,确是佳品。”陈砚秋顺势提及那方墨锭。

    吴昉笑道:“年兄喜欢便好。那墨是家师一位故交所赠,取自青城后山老松烟炱,掺以麋鹿胶,反复捶打而成,产量极少,在蜀中也算难得。家师言其性烈,宜书擘窠大字,不宜小楷。”

    “性烈?”陈砚秋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难怪觉其烟炱之气,与他墨不同。”

    “正是。”吴昉并未多想,点头道,“制墨的老师傅说,青城山那片松林下矿脉独特,松木汲取地气,故而烟炱也别具一格。不过具体如何,昉于此道也是外行。”

    矿脉独特…陈砚秋暗暗记下,看来薛冰蟾的推测极有可能为真,那特殊烟炱与产地地质密切相关。

    话题渐渐深入,陈砚秋开始不着痕迹地将谈话引向学问文章,进而谈及今科策论。他并未直接询问吴昉那篇抨击盐铁之弊的文章,而是以请教的口吻,谈论起几位知名进士的策论观点。

    “如今年兄所见,郑獬进士论边贸,周槿进士言漕运,皆能切中时弊,令人钦佩。只是…庙堂之上,积弊已深,非一日之寒,欲革故鼎新,恐非易事。”陈砚秋语气平和,似是在发感慨。

    吴昉闻言,沉默了片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他抬眼看了看陈砚秋,见对方神色坦然,目光澄澈,并无试探之意,更像是同道之间的交流,这才轻轻叹了口气。

    “陈年兄所言极是。昉在蜀中时,亦曾见盐铁之政,名为官营平准,实则…唉,”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但眉宇间闪过一丝郁结之色,“如今侥幸登第,得蒙林公看重,赐予栖身之所,已是万幸。只盼能谨守本分,勤勉任事,于国于民,略尽绵力,余者…非昉所能及也。”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初入官场者的审慎,以及一丝被现实磨去部分棱角后的无奈。他感激林家的援手,也表明了自己愿意“谨守本分”、“勤勉任事”的态度,但对于更深层次的变革,似乎已不抱奢望,或者说,意识到了其中的艰难与风险。

    陈砚秋看着他,仿佛看到了数年前那个刚刚踏入汴京,满怀理想却又对前路茫然的自己。他理解这种心态,在巨大的现实压力和诱惑面前,能保持“略尽绵力”的初心,已属不易。

    “年兄能有此心,便是百姓之福。”陈砚秋温言道,“官场虽复杂,但正需年兄这般心存社稷之人。日后若有所需,砚秋虽位卑力薄,亦愿与年兄共勉。”

    这话说得诚恳,既表达了认同,也抛出了橄榄枝,但并未显得过于急切。吴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拱手道:“陈年兄高义,昉铭记于心。”

    初次拜访,陈砚秋并未久坐,约莫半个时辰后便起身告辞。吴昉亲自送至大门外,态度比初见时亲近了不少。

    离开吴昉宅邸,陈砚秋并未立刻回府,而是信步走向汴河沿岸。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