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命理探源【译注】 > 星家十要(一)

星家十要(一)(1/2)

    原文:

    先君子课读之暇,尝以医卜二学授珊。曰:「读书而达,固可身列庙堂,为苍生造福。读书而不达,亦可借一艺以自立。」昔贾谊有云:「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良以卜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

    译文:

    先父在教导我读书的闲暇,曾将医学与卜筮之术传授给我。

    他说:“读书若能通达仕途,固然可以跻身朝堂,为百姓谋福祉;若读书未能显达,也可凭借一门技艺自立于世。”

    从前贾谊曾说:“古代的圣人,不在朝廷任职,必定在卜者或医者之中。”

    确实因为卜筮可以解决疑难,医学能够治疗疾病,两者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

    注解:

    “先君子”是袁树珊对已故父亲的尊称,体现家学渊源。

    其父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念,将医卜视为安身立命的备选职业。

    贾谊的引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强调卜医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袁树珊通过引用经典,为其将命理与医学并列提供历史依据,暗含对职业价值的自我肯定。

    原文:

    珊资性椎鲁,赋命亦薄,未能读书上达,以慰先人。尚幸于医卜,少役心力。每读陈实功《医家十要》、张路玉《医家十戒》,不禁叹其存心之厚、立论之高,诚为医家宝筏。

    译文:

    我资质愚钝,命运多舛,未能通过读书显达以告慰先人。

    所幸在医卜之术上稍有心得。每

    当阅读陈实功的《医家十要》和张路玉的《医家十戒》,不禁感叹其医德醇厚、见解高远,实为医家的宝贵准则。

    注解:

    “椎鲁”意为愚钝,是袁树珊的自谦之词。

    他将自身命运与职业选择关联,暗示命理对人生的影响。陈实功为明代外科名医,其《医家十要》强调“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张路玉为清初医家,《医家十戒》主张“贫富移心”“乘危苟取”。

    袁树珊借两位医家的伦理规范,为命理行业树立参照系。

    原文:

    爰不揣谫陋,特仿其例,着《星家十要》。其宗旨不外司马季主「与臣言忠,与子言孝」之意。至于学问、敦品二条,尤为扼要。

    译文:

    于是不自量力,效仿他们的体例,撰写《星家十要》。

    其宗旨不出司马季主“对臣子谈忠诚,对子女谈孝道”的范畴。

    其中“学问”和“敦品”两条,尤为关键。

    注解:

    “谫陋”意为浅薄,再次体现谦逊。司马季主是汉代卜者,《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其主张“与臣言忠,与子言孝”,袁树珊将此作为命理师的核心伦理。

    “学问”强调贯通经史,“敦品”要求言行合礼,呼应儒家“修身齐家”的价值观。

    此段点明《星家十要》的思想渊源与结构重点。

    原文:

    质之同志,其不以余言为河汉乎?乙卯十月初一日自记。

    译文:

    请教于同行,大概不会认为我的话荒诞不经吧?

    乙卯年十月初一自记。

    注解:

    “河汉”意为迂阔不实,体现袁树珊对自身观点的审慎态度。

    “乙卯年”即1915年,时年袁树珊34岁。

    此句以反问收束,既表达对行业认同的期待,又延续了全文的谦逊基调。

    落款时间与《命理探源》成书年代(1916年)接近,可推断此序为该书前期准备阶段所作。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星家十要”是袁树珊针对命理从业者提出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体系,融合儒家思想与实用智慧,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为准则。

    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十个维度:

    一、学问:贯通古今,博涉多闻

    命理师需以“学术精则信者众”为目标,不仅精通命理典籍,更要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

    袁树珊强调,唯有深入研究命理原理,结合地理环境、家族背景等“常变”因素,才能准确推断吉凶,避免沦为“江湖术士”。

    例如,通过分析“山川风土”对命运的影响,可解释为何相同八字在不同地域会呈现差异。

    二、常变:灵活辩证,不拘古法

    命理并非绝对,需考虑“常变”之道。袁树珊指出,禄命之说虽“验者常十之七八”,但“一行之善恶、一时之殃祥”可能改变既定轨迹。

    例如,通过鉴别求测者的“心术善恶”,可判断其行为是否会突破命局限制,实现“逆天改命”。

    三、言语:忠实雅驯,轻重得当

    命理师的言辞需遵循“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原则。

    一方面要避免阿谀奉承或粗鄙之语,保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