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内还珍藏着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宗教文化,北普陀寺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满山,冬有银装素裹,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在这里,人们可以聆听晨钟暮鼓,感受佛法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漫步于庭院之中,欣赏自然风光的宁静与美好。
后白庙子兴隆寺
后白庙子兴隆寺位于太和区女儿河乡后白庙子村西侧 ,始建于明朝,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它最初是由本村朝鲜族李母、汉族孔母组织兴建,坐落在村东山上,是一间全白色民房大小的建筑,因此本村称后白庙子 。
三年后兴隆寺再次兴建,由一间扩为两间。康熙四年由本村徐连仲、徐文慧组织扩建,并将兴隆寺由村东迁到村西,由两间扩建到三间东西,耳房四间,供奉关圣帝君,为金莲关公,成为兴隆寺一奇 。由于历史的原因,寺庙曾受到破坏,直至1993年8月由僧人南法师组织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第四次兴建 。
如今的兴隆寺,正殿三间供奉主佛五尊: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四位战将,六位战童共15尊 。正殿两侧配房各两间,东西侧房五间。这座历经风雨的寺庙,不仅是当地村民信仰的寄托,也是研究地方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民俗风情: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太和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这里的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春节是太和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扫尘、贴春联、挂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共享团圆的喜悦。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在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头穿梭,表演者们动作矫健,将龙和狮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踩高跷的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踩着高跷,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扭秧歌的人们则手持彩扇,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身体,展现出东北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元宵节时,太和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挂满了街头巷尾,有动物造型的、人物造型的、花卉造型的等等,五彩斑斓,十分漂亮。猜灯谜活动则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大家开动脑筋,在一个个有趣的灯谜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太和区的人们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包出美味的粽子。人们还会在门口挂上艾草,以驱邪避灾。孩子们则会佩戴上精美的香囊,香囊里装有各种香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据说可以驱虫辟邪,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除了传统节日,太和区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比如每年的庙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游客前来参加。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杂技、魔术、戏曲等,还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人们在庙会上逛摊位、看表演、品尝美食,感受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在现代,太和区也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例如举办的文化节、音乐节、美食节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文化节上,会展示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刺绣、面塑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太和区的传统文化。音乐节上,各种音乐风格汇聚一堂,有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等,歌手们的精彩演唱和乐队的激情演奏,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美食节则汇聚了各种特色美食,有锦州烧烤、沟帮子熏鸡、锦州小菜等,让人们品尝到地道的锦州味道。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太和区
太和区的美食文化独具魅力,融合了东北菜的豪放与地方特色。来到这里,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
锦州烧烤是太和区美食的代表之一,闻名全国。锦州烧烤的食材丰富多样,有肉类、海鲜、蔬菜等。烧烤的调料独特,经过炭火烤制后,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烤羊肉串是锦州烧烤的经典菜品之一,选用新鲜的羊肉,切成小块,用特制的调料腌制后,放在炭火上烤制。烤好的羊肉串外焦里嫩,肉质鲜美,撒上一把孜然和辣椒面,味道更是绝佳。烤海鲜也是锦州烧烤的特色,如烤生蚝、烤扇贝等。将生蚝和扇贝洗净后,放在炭火上烤制,待壳张开后,加入蒜蓉、粉丝等调料,再烤一会儿,香气扑鼻,鲜嫩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