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哈哈哈,大明 > 第11 章 提前的布局

第11 章 提前的布局(1/3)

    在家只休息了三日,余令就悄然离开了长安。

    这三天,余令安安静静的和老爹说了三天的话。

    家今后该怎么走,宅子要不要扩建,门前牌坊要不要做,等一系列的事情父子俩都细细的商谈了。

    宅子不扩建,门牌坊也不做,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子,往后也是什么样子。

    余令想的很清楚。

    这些东西虽然是身份的体现,但只要做了,也就等于和黄渠村脱离了。

    仇富的这个念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对比之下心里不平衡造就的。

    一旦乱世到来,底层的百姓才是大地上最厉害的蛟龙。

    余家不会脱离这个群体,永远都不会。

    衙门的官员等待了三天,同知大人没来。

    长安的步伐还是先前那个样子,并未因为同知大人的回归而突然死人,都松了一口气。

    要说没改变也不尽然。

    知府衙门多了一个掌推勾狱讼之事的七品推官,他的名字叫做王辅臣。

    以及一大群经制吏来填补知府基层。

    全部分散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无论是县还是知府,都有一个“正印官”和数名“佐贰官”。

    这些官员才是“朝廷命官”,由朝廷任命,俸禄是朝廷发放。

    他们是一个衙门的“决策层”。

    六房的统称为“经制吏”,是一个衙门里的“业务骨干”。

    这些人虽然不是官员,却是执行衙门决策的主要人员。

    如今,三班六房来了一大批这样的人。

    这些人都是跟着余令回来的那一批人。

    一起嫖过娼、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是男人四大铁。

    这群人跟着余令一起扛过枪,也一起分过赃。

    经历过生死,还得余令提拔成了人上人,这群人的心自然是围着余令转的。

    这群人一来一下子就把缺人的三班六房给填满了。

    不会做事没关系,不懂流程没关系,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维!

    只要愿意弯下腰去学,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直到此刻,余令的手才算是真正的伸开。

    干事的人才是衙门最重要的人,最苦的是他们,最倒霉的也是他们。

    上官犯错,掉脑袋的也是他们。

    余令用这群人一下子就把握住了整个知府衙门。

    政令可以不过余令的手,但一定要通过三班六房来执行。

    也可以不过三班六房,不过三班六房那就得自己跑。

    这年头,交通不便利,自己跑,挨个统治,一个政令就能要人半条命。

    衙门的这群人上马都需要人顶着屁股往上推。

    在长安城内吃个酒,都要钻轿子。

    没有人会傻到这么做。

    因为一道完整的政令需要经过决策制定、决策行移、决策执行、决策核查这四项,少一项都不行。

    这不是余令想出来的,是历朝历代衙门做事的标准。

    只不过现在被人玩坏了,主官直接决策制定,然后决策执行,少了行移和审查。

    拍脑子的政令很威风,可受苦的全是百姓。

    余令知道自己很笨,不可能创建出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办事流程。

    余令也很懒,直接下令今后的知府他们政令必须执行这四步,少一步政令就是不合格的。

    经手人必须签字,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砍谁的脑袋。

    责任到人。

    没能进入知府衙门的人余令也没放过,自己名下还有一千军户呢!

    这些人刚好分出去练兵,名头是扫黑除恶,打造盛世长安。

    他们熟悉余令的那一套,照葫芦画瓢就行。

    如此一来,长安的护卫力量一下子就够了。

    已经到了武功卫所的余令轻轻地将官印放在桌上。

    如今的余令是正儿八经的经历司长官。

    官职全称,经历掌司事。

    余令给刘敏宽五百匹马不是在讨好他,而是在真正的感谢他。

    只要余令手拿经历掌司事官印,布政使姜槐道就算有一千个心眼他也只能干瞪眼。

    他的手伸不进来。

    因为布政司管经历司属于越权。

    最有趣的时候经历司是一个又小,又独立,又管的宽,已经是名存实亡的小衙门。

    这里面才两个人,余令还是主官。

    布政使根本无法锁定经历司。

    无法锁定就没法穿小鞋,在这个部门,只有余令有给下属穿小鞋的机会。

    哪怕岁末的考核,哪怕负责考核官员的巡抚来了,哪怕这个巡抚是姜槐道的亲兄弟,他也考核不到经历司。

    除非他姜槐道成为三边总督,军政一手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