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东北谢文东 > 第362章 不速之客

第362章 不速之客(3/6)

    “不怪你,是我们太鲁莽了。”特派员笑了笑,“接下来还要麻烦你和村民们,给我们讲讲当年的事。”

    第三百六十三章:昔日袍泽

    村部的油灯亮了大半夜,火苗跳动着,把屋里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谢文东坐在长桌旁,手里捧着杯热茶,听着特派员的提问,断断续续地讲着当年的事——讲十六岁那年娘饿死在山洞里,讲跟着绺子混的半年,讲投军后第一次上战场杀日军,讲黑风口战斗时谢老三的牺牲……

    张彩霞坐在他身边,时不时帮他添点茶水,每当他讲到伤心处,就悄悄握一握他的手。李团长也在一旁补充,讲谢文东当年如何把最后一块干粮让给伤员,如何带着弟兄们夜袭日军炮楼,如何在弹尽粮绝时死守阵地。

    “这些事,我都记在部队的功劳簿上,有凭有据。”李团长拍了拍桌子,语气坚定,“谢文东不仅抗日有功,解放战争里也立了大功,这勋章给他,当之无愧!”

    村长和几个老村民也纷纷开口。三叔公拄着拐杖,激动地说:“特派员,东子是个好孩子!当年日军烧村,是他带着我们躲进山洞,还杀了日军的哨兵,救了全村人的命!之前村里的风波,都是刘老栓他们糊涂,被人挑唆了!”

    “是啊,谢大哥还把自己的退伍金拿出来给我们买种子,昨天还帮我修屋顶呢!”王二柱也红着脸说,“之前是我不对,错怪谢大哥了,我给您道歉!”他说着,站起身给谢文东鞠了一躬。

    其他村民也跟着道歉,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络起来。谢文东看着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村民们的偏见,总算解开了。

    特派员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点头,最后合上本子,笑着说:“好了,情况我们都了解了。谢文东同志的功绩确实突出,我们会尽快向上级汇报,勋章肯定能批下来。”

    众人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彩霞端出刚蒸好的红薯,分给大家:“快尝尝,刚出锅的,甜着呢。”

    特派员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笑着说:“真甜,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谢同志,你这日子过得挺滋润啊。”

    “都是彩霞照顾得好。”谢文东看着张彩霞,眼里满是笑意。

    李团长打趣道:“谢大哥,看来你这安稳日子也不好过啊,又是村里的风波,又是特派员的‘突袭’,比在部队还热闹。”

    “可不是嘛。”张彩霞笑着说,“他啊,在哪儿都闲不住,昨天还帮王大爷修屋顶,雪天路滑,吓得我一直跟着,就怕他摔着。”

    谢文东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灯光映在他脸上,把他鬓角的白发照得格外清晰,可眼神里却满是温暖和满足。

    聊到半夜,特派员和李团长才准备离开。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亮得晃眼。谢文东和张彩霞送他们到村外路口,李团长拍了拍谢文东的肩膀:“老谢,勋章下来了,我亲自给你送过来。要是想回部队,随时跟我说,三团的位置还留着。”

    谢文东摇了摇头:“不了,我现在就想好好种地,跟彩霞过日子。不过要是部队需要,我随叫随到。”

    “好!”李团长笑着点头,翻身上马,“那我走了,有时间回根据地看看弟兄们。”

    特派员也跟谢文东握了握手:“谢同志,等我们的好消息。”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张彩霞挽住谢文东的胳膊:“这下好了,村民们不误会你了,勋章也快下来了,以后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谢文东握紧她的手,往回走:“是啊,以后咱们好好种地,明年生个娃,再种满院子的花。”

    可他们没注意到,村外的山头上,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人影正盯着他们,手里的望远镜镜片反射出冷光。那人咬着牙,眼神里满是恨意——他没想到,这两个便衣竟然是特派员,不仅没搞臭谢文东,还让他成了“英雄”。

    “谢文东,你别得意得太早!”他低声骂道,转身消失在黑暗里。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的气氛彻底变了。村民们见了谢文东,都热情地打招呼,有的送他自家腌的咸菜,有的邀他去家里喝酒。刘老栓和赵瘸子也托三叔公送来道歉的礼物,虽然谢文东没收,但也没再追究。

    张彩霞每天都哼着小曲,把院子里的雪扫干净,侍弄着那些枯了的花草,盼着春天早点来。谢文东则帮着村民们修农具、扫雪,有时候还教村里的年轻人练拳脚,说万一有坏人来,能自保。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李团长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信,说军区批了勋章,让谢文东去根据地参加授勋仪式。谢文东拿着信,心里既激动又犹豫——去根据地,肯定要见到很多老战友,说不定又要被李团长劝回部队;可不去,又辜负了上级的心意。

    “去吧,”张彩霞看着他,笑着说,“这是你的荣誉,不能不去。我跟你一起,顺便看看根据地的老朋友们。”

    谢文东点了点头:“好,咱们一起去。”

    出发前一天,村长带着村民们来送他们,手里拿着鸡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