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289章 五千万亩

第289章 五千万亩(1/2)

    窗外鹅毛大雪簌簌落着,天地间裹着一层厚绒,弘历披了件玄色厚氅,对李玉道。

    “摆驾御花园,看看暖棚去。”

    雪粒子打在宫灯上沙沙响,沿途宫人们躬身引路,不敢惊扰。

    御花园东北角的暖棚依墙而建,外层油布裹得严实,边角压着水泥路,连风都透不进几分。

    守棚的老园丁张周正弯腰检查通风口,见圣驾亲临,忙跪伏在地。

    “草民参见皇上!”

    “起来吧,”弘历抬手免礼,指尖触到油布,竟觉内里暖意隐隐透出,“你这棚子,也是按那赵翼法子建的?”

    张周忙躬身应道:“回皇上,正是按赵大人的法子!黄土墙挡风,麦草牛粪糊顶,秸秆发酵供暖,省事还省钱,种的菜也水灵!”

    说罢,他忙掀开棚帘,一股混着菜香的热气扑面而来。

    弘历迈步进棚,只见畦垄整齐如织,翠绿的菠菜叶上沾着晨露,嫩黄的小白菜舒展着瓣儿,连冬日罕见的青蒜,也从土里冒出半尺高,水灵得很。

    弘历蹲下身,指尖轻碰菠菜茎,湿润的触感带着鲜活气,不由笑道。

    “赵翼倒实在,去年说‘黄土夯墙、秸秆发酵能降本七成’,如今看来,不仅成本降了,长势比预期还好。”

    李玉在旁笑道:“可不是嘛!前几日御膳房用这暖棚的菜做了翡翠豆腐,皇上还夸鲜嫩呢。”

    弘历却摇头,轻声道。

    “御膳房用得上是小事,”弘历起身时踢到脚边的秸秆堆,秸秆下的黄土夯墙泛着潮气。

    “关键是在直隶省试行的那些暖棚,农户们真能得实惠。”

    正说着,赵翼顶着一身雪匆匆赶来,棉袍肩头落满白霜,见皇上在此,忙躬身。

    “臣参见皇上!听闻皇上来看暖棚,臣刚从直隶传回的奏报里摘了些数据,正想呈给皇上。”

    “哦?说说看,”弘历让他起身,目光落在他手里的折子上。

    赵翼展开折子,语气带着振奋。

    “回皇上,去年臣在京城郊外试点时,还怕农户不接受,没想到今年在直隶省推广开来,农户们都抢着种!

    如今算下来,直隶省暖棚已种上万亩,瞧这势头,再过些时日还能再扩些面积。

    臣仔细算过,暖棚搭建有中华农业公司补贴,农户不用担大头成本,自己多费点力气打理就行。

    就这一亩暖棚,冬日里能收两茬菜,除了自家吃用,剩下的拿到集市还能卖三两多,比种一季麦子实惠不少。”

    赵翼又补充道:“就说这个月的京城集市,不再只有咸菜撑场,鲜灵的菠菜、青菜都摆上了摊。

    虽说价钱比起应季时昂贵不少,但至少百姓冬日里能吃上一口鲜菜,不用再守着咸菜过冬了,这比往年冬天连鲜菜影子都见不着,已是大不一样。”

    弘历听后缓缓点头,指尖在棚边秸秆上轻轻摩挲,语气沉稳。

    “不错,暖棚这事办得稳妥。推广上切不可冒进,农户愿种才是根本,万不能用强逼迫,得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好处,才会主动跟着学。”

    弘历顿了顿,目光扫过棚内鲜嫩的菜蔬,又道。

    “还有,光建棚不够。你得定期派些懂行的能手下去,到各村各镇传授经验,怎么看发酵堆的火候,怎么防菜苗生病,遇上雪灾冻害该怎么护棚,这些实在手艺都得教到农户手里。

    他们会种、种得好,暖棚才能真的扎下根,百姓才能长久得实惠。”

    赵翼躬身领旨,将折子按在膝前,语气愈发恭敬。

    “皇上圣明!臣这就安排下去,挑经验老道的农户,分赴直隶各州县,手把手教农户管护暖棚。”

    弘历听罢,抬手拂去肩头沾的雪沫,目光望向棚外漫天飞雪,声音里添了几分暖意。

    “如此便好。农事是百姓的根本,暖棚能让冬日有鲜菜、农户多进项,本就是为民生计。

    慢慢来,把根基扎稳了,比急着扩面更要紧。”

    李玉在旁适时躬身道:“皇上心系百姓,这暖棚要是能在各省都铺开,往后寒冬腊月,寻常人家的饭桌上,也能常常见着这抹绿了。”

    弘历微微颔首,又看向张周:“你把这棚子管得好,往后御花园这几处暖棚,仍交由你打理。”

    张周忙又跪下谢恩,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欢喜。

    “草民谢皇上恩典!定当尽心照料,让皇上随时能看着这鲜灵菜蔬!”

    回养心殿的路上,弘历踩着薄雪,忽然侧首问赵翼。

    “收购土地的事,今年推进如何?”

    赵翼忙上前半步,躬身回禀。

    “回皇上,今年恰逢公司股价走高,趁机抛售部分股票,再加上名下良田的租金收益,两下凑得资金,顺利收购了一千两百万亩良田。

    如今公司累积持有良田已达五千万亩。”

    赵翼眼尾带着喜色,又补充道:“这些田地不只用来推广暖棚,还按作物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