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相贴的触感无比清晰,能感受到彼此脉搏的轻微跳动。
宫雪依旧没有动,也没有说话。
只是在她平静的侧脸轮廓下,耳根却不受控制地,一点点漫上淡淡的绯色。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他的手掌包裹下,一下一下,敲击着胸腔,声音大得让她怀疑他也能听见。
江风还在吹,轮船的汽笛声从远处传来,外滩依旧人来人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在这喧闹的世界一隅,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依靠着冰冷的栏杆,一只手在世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紧紧地扣在一起。
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胜过千言万语。
它无声地诉说着歉意、渴望、安慰,和一种笨拙却坚定的“我在”。
……
从外滩离开时,已经将近中午时分。
宫雪又带着刘青山去了城隍庙,在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九曲桥边,各式各样的小吃香味扑面而来。
她目光扫过几家店,最终指了指旁边一家招牌老旧、但排队人却不少的汤包店:“就这儿吧。”
刘青山当然不会拒绝,立刻笑着说好。
这家店的生意很好,也可能是正值饭点,总之店里人声鼎沸,喧闹嘈杂。
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靠角落的位子坐下。
宫雪熟练地点了两笼蟹粉汤包和两碗小馄饨,甚至没看菜单。
刘青山赶紧说:“我来付。”
宫雪没反对,只是安静地坐着,看着窗外攒动的人头。
热气腾腾的汤包端上来,皮薄如纸,半透明,隐约能看到里面晃动的金黄汤汁。
宫雪拿起筷子,动作娴熟地夹起一个,轻轻在边缘咬开一个小口,先小心翼翼地吹了吹,然后吸掉里面滚烫而鲜美的汤汁,再蘸上一点醋,才送入口中。
整个过程安静而专注,但却很是优雅,赏心悦目。
刘青山想起了前两天和于曼妮一起吃汤包的情景……
于曼妮吃汤包的动作虽然也很优雅,但又有着一种仪式感,带着一点贵气。
虽然这汤包已经吃过了,
但刘青山还是装作第一次吃,他学着宫雪的样子,夹起来就一口咬下去,滚烫的汤汁瞬间溅出些许,烫得他微微咧嘴,倒吸一口凉气,显得有些狼狈。
宫雪抬起眼瞥了他一下,看到他手忙脚乱的样子,嘴角似乎极其微弱的向上弯了一下,那弧度极小,快得如同错觉,瞬间便消失了。
她沉默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巾,递了过去,依旧没说话,但眼神里的冰冷却是早已经消弭不见。
刘青山接过纸,擦着手,看着她低头继续吃汤包时那温柔的样子,心里很是欢喜。
不是他刻意作假,只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
如果被宫雪知道,他前两天和另外一个姑娘同游沪上……
那岂不是要遭?!
就算刘青山说明于曼妮只是同学,但他现在已经算是有前车之鉴了,宫雪岂会轻易就相信?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摇了摇头,他将这些纷杂的思绪甩出脑外,重新专注于眼前的美食和身边的人。
他吃得津津有味,不仅自己吃,还自然地用公筷给宫雪夹了一个汤包,放在她的小碟里。
宫雪动作顿了顿,抬眼看了看他,没有拒绝,默默地夹起来吃了。
刘青山心下更安,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他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前两天接受外媒采访的趣事,说到自己如何机敏应对刁难,说到屠岸的赞赏,说到那些老外记者最后心悦诚服的样子……
他说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宫雪安静地听着,偶尔在他停顿的间隙,会轻轻“嗯”一声,或者极简短地问一句“然后呢?”,虽不多言,却足够让刘青山感受到她的倾听和回应。
两人之间的气氛,在食物的热气与他的讲述中,变得愈发自然和生动起来。
然而,
完全沉浸在分享喜悦与二人世界微妙回暖中的刘青山,丝毫没有察觉到,就在这喧闹的城隍庙小吃店外,一道惊愕的目光穿透人群,牢牢地锁定了他。
于曼妮正挽着母亲的手臂从这里经过,准备去品尝另一家老字号的点心。
她目光随意地扫过这家人声鼎沸的汤包店,却不经意间在角落里瞥见了一个极其眼熟的身影……
刘青山?!
她的脚步瞬间顿住了。
当她看清刘青山对面坐着的并非朱霖,而是一位气质清冷、容貌极出色的陌生姑娘时,她脸上的笑意凝固了,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诧。
这是谁?!
一个巨大的问号如同惊雷般在她脑中炸开。
她看着刘青山脸上那灿烂的、毫无阴霾的笑容,看着他对那姑娘体贴夹菜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