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下方,一个醒目的黑体标题瞬间抓住了所有读者的眼球:“科学喂养创奇迹!弯河华山饲料八个月育成六百斤‘猪王’!”
标题下方,
配着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黑白照片——照片里,一个高大精神的年轻人,笑容满面地站在一头体型庞大如小牛犊的白猪身边,强烈的对比让人一眼难忘!
照片旁边,还有一张清晰的卷尺测量猪身长的特写,以及秤砣的特写!
605斤!!!
报道详细描述了记者在弯河的所见所闻:气派的招待所饭店、轰鸣的饲料生产线,以及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八个月龄、六百斤重的巨猪!
文章中先是对这大白猪进行了一番介绍,说这是约克夏猪,原产自欧洲英格兰。
随即又着重强调了“华山牌”专用饲料在科学配比方面的优势,强调了营养均衡、添加必要矿物质和蛋白质,以及其带来的惊人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
生长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饲料转化率惊人!
出栏体重远超传统喂养!
经济效益成倍翻番!
字里行间,充满了惊叹和肯定,虽然没有赤裸裸的广告词,但其效果,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
最后,
笔锋一转,点明了照片中年轻人的身份——“西北省的骄傲,天才作家刘青山!”并强调,“华山公司”是其所在生产队的集体企业,“华山饲料”正是由他主导研制,这头震撼的“猪王”也是他们亲手喂养的成果!
这最后一段,如同画龙点睛!
刘青山这个名字,早已在西北如雷贯耳。
他的作品,他的名声,此刻成了“华山饲料”最有力、最令人信服的背书!
天才作家研制的高科技饲料?
这本身就带着传奇色彩和巨大的说服力!
这则报道,像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在西北省各个角落炸响!
风暴,瞬间被引爆!
省农业厅畜牧处的老专家们,戴着老花镜,反复研读着报道,尤其是那“605斤”的数据和照片,眉头紧锁,惊疑不定。
“八个月六百斤?真的假的?”
“约克夏?这……这数据太惊人了!必须立刻派人实地核查!”
国营红星养猪场的场长,拿着报纸冲进办公室,拍着桌子吼:“快!快给我接弯河!问问他们的饲料什么价?有多少?”
“先给老子订二十吨!不!五十吨!”
嗅觉灵敏的养殖户们,凑在茶馆里,眼睛放光:“额嘞娘呦!刘青山弄出来的饲料?八个月六百斤?这要是真的,倒腾这个不得发大财?快!打听一下弯河的电话!”
地区畜牧站的电话也被打爆了,全是下面县里、公社打来的。
“站长!报纸看了吗?”
“弯河那个饲料!八个月六百斤!刘青山搞的!”
“是真的吗?咱们能不能去学习?”
县食品公司的经理也坐不住了:“要是猪都长这么快这么大,咱们的收购计划和冷库容量都得调整!这饲料必须关注!”
无数公社的养猪场负责人,拿着报纸就往公社跑:“领导!快!您快看看这个,这饲料老厉害了!喂猪吃这个,8个月就能长600斤!而且这饲料可是刘青山弄出来的!”
“领导,咱们要不要也买点饲料试试?”
“咱们要也有那饲料,今年的养殖任务能翻倍完成啊!”
随着登报刊发,
弯河600猪王的消息,传播的越来越广,后来就连‘西北电台’都报道了这件事。
乡下社员们也坐不住了……
“额的老天爷!猪能长那么大?八个月?吃啥了?”
“额长这么大,从来没听过有这么大的猪,能长300斤都烧高香了!”
“哦对了,听说那猪是白的?”
“外国猪!白的!”
“那外国猪吃的华山饲料!刘青山弄的!报纸上说了!”
“要是喂这饲料,年底猪能多卖不少钱吧?刘青山弄的东西,肯定错不了!就是不知道贵不贵?哪里能买?”
“……”
次日上午,大约6点多钟。
弯河大队部,土坯房里静悄悄的。
赵兴邦正对着账本,慢悠悠地拨拉着算盘珠子,“噼啪啪嗒”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突然——
“叮铃铃——!!!”
一声尖利刺耳的铃声,毫无征兆地炸响!
赵兴邦吓得一哆嗦,手里的算盘差点扔了。
“谁啊,这么早……”
他嘟囔着,带着被打扰的不快,慢吞吞走过去,抓起听筒,拖着长腔:“喂——?弯河大队,找谁?”
听筒那头,
一个火急火燎、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