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29章 与天斗,与地斗!

第229章 与天斗,与地斗!(2/3)



    看到刘福来和刘青山陪着几位气质不凡的生面孔,尤其是郑国栋那不怒自威的气场,他立刻明白了来人的身份。

    他没有丝毫慌乱,只是平静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温和而略带疲惫的笑容,主动伸出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是杨天兴。”

    他的手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郑国栋看着那只伸过来的、沾着泥土的手,又看了看杨天兴那双平静却透着坚韧的眼睛,也伸出手,有力地握了上去:“杨天兴同志,你好。我是郑国栋。”

    两只手,一只沾着田野的泥土,一只带着京城的风尘,在弯河秋种的田野上,第一次紧紧相握。

    刘青山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要的“锦上添花”,已然悄然落下。

    在泥土芬芳的田间地头,在杨天兴最本真的工作状态中,被‘天子喉舌’们,同时、清晰地“看到”了。

    这就很好啊!!

    就在他暗自琢磨时,郑国栋突然说道:“杨主任,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诶?

    刘青山愕然抬头,就看到杨天兴坦然笑道:“当然能,你们远来是客,有什么问题尽管说,能解决的额肯定帮忙解决!”

    “那就先谢谢杨主任了。”

    郑国栋笑了笑,又道:“我想问一下杨主任,对于弯河大队的秋收,杨主任怎么看?是否还能像之前夏收一样,也取得一个大丰收?”

    这……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问题问的……不是很莫名其妙吗?

    杨天兴目光微闪,略一思量便道:“种地这事,完全就是看天吃饭!老天爷下雨少了,不行,那会出现旱情。老天爷下雨多了,也不行,那会出现水涝。”

    郑国栋暗暗点头,看着他。

    杨天兴又道:“不过弯河不一样,无论是下雨多,还是下雨少,今年的秋收都绝对不会差!不会比之前大集体时差!”

    “为什么?”郑国栋追问。

    杨天兴道:“因为在弯河,地都是社员们自己的,他们自己说了算!这块地今年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翻几回地,上多少粪……等等等等,这些他们统统能自己做主!”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给自己种!”

    “这地里打的粮食,无论多与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为了自己能填饱肚子,为了自己能过上顿顿吃饱的日子,他们愿意干!也敢干!”

    “下雨少不算啥,下雨多也不算啥……”

    “他们敢与天斗,与地斗!!”

    郑国栋没有说话,只是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此刻紧紧锁在杨天兴的脸上,仿佛要穿透那层因激动而泛起的微红,直抵他话语深处那滚烫的信念核心。

    田野间一片寂静。

    只有风吹过新翻泥土的沙沙声,远处社员劳作的低语声,以及杨天兴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每个人心头激荡起的无声涟漪。

    郑国栋的目光,缓缓从杨天兴那张因笃定而显得格外坚毅的脸上移开,投向了眼前这片广袤的、正在被辛勤播种的土地。

    他的视线扫过那些弯腰劳作的社员——他们动作麻利,神情专注,眼神里不再有过去大集体时常见的茫然和懈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投入和一种掌握自身命运的踏实感。

    “给自己种……”

    这三个字,像一把钥匙,在郑国栋这位经验丰富、见惯风云的调查组长心中,打开了一扇理解的大门。

    他见过太多关于增产的报告,听过太多关于政策的争论,但从未像此刻这样,如此直观、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源自土地深处的、由内而外迸发的力量。

    这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靠命令压出来的。

    这是将土地、汗水、收成与个体生存、家庭温饱最直接、最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后,所激发出的最原始、最磅礴的生命力!

    “为自己”这三个字,点燃了农民骨子里沉睡千年的创造热情和抗争勇气!

    “敢与天斗,与地斗……”

    这不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眼前这些弯河社员,用沾满泥土的双手、用被汗水浸透的脊梁,正在践行的、最朴素的生存哲学。

    郑国栋缓缓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杨天兴身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那份审视的锐利并未消失,但其中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是震撼,是思索,或许还有一丝被这质朴真理所击中的触动。

    他没有立刻评价,只是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那点头的幅度极小,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这无声的回应,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分量。

    它意味着,这位来自中央的调查组长,真正听懂了杨天兴话语中那沉甸甸的分量,也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由“为自己”而驱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