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29章 与天斗,与地斗!

第229章 与天斗,与地斗!(1/3)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弯河广袤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

    秋种时节,抢墒情是关键,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湿润气息和树木的清香。

    杨天兴的身影出现在梨树沟生产队的麦田里。

    他就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裤脚高高挽起,沾满了泥点。他手里没拿笔记本,也没背着手指指点点,而是直接蹲在刚犁开、还带着湿气的田垄边。

    “有福!”他朝正在指挥播种的王有福队长喊了一声。

    “杨主任!您咋这么早就过来了?”王有福赶紧小跑过来,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憨厚笑容和一丝见到领导的紧张。

    “过来看看墒情,看看大家伙儿播种顺不顺利。”

    杨天兴的声音不高,带着点沙哑,显然是连日奔波的结果。

    他伸出沾着泥土的手指,捻起一小撮刚翻上来的湿土,在指间细细搓揉着,又凑近鼻子闻了闻,“嗯,这墒情不错,得抓紧播。种子都浸过了?”

    “浸了浸了!按您上次开会说的法子,用温水浸的,还拌了药粉防虫。”王有福连忙回答。

    “拌的啥药?比例对不?”杨天兴追问,眼神锐利。

    “是…是‘六六粉’,额们按您说的,一斤种子拌一钱药,不敢多也不敢少!”王有福赶紧解释。

    杨天兴点点头,站起身,走到正在摇耧播种的社员身边。

    摇耧的是个年轻后生,动作略显生疏。

    杨天兴没说话,只是默默看了一会儿,然后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后生的肩膀:“娃,别急。摇耧讲究个稳当,步子要匀,手劲儿要平。你看,这一垄深一垄浅的,出苗就不齐整了。”

    他边说,边自然地接过耧把,“来,额给你摇两垄,你看着点。”

    他动作熟练,步伐稳健,手臂摆动均匀,耧脚在松软的泥土里划出笔直而深浅一致的沟壑,种子均匀地撒落其中。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示范,而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这一幕,恰好被不远处田埂上的一行人看在眼里。

    郑国栋,带着宁泽安、周晓敏等人,正由刘福来和刘青山陪同着,准备深入田间查看麦茬地和秋种情况。

    之所以让刘福来陪同,这是因为刘青山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明知道他们极有可能是‘天子喉舌’,那还不赶紧让大爸陪着,也好混个脸熟不是?

    至于他也跟着来了,则完全是被动的。

    那个宁泽安,专程去找他,想让他带着他们在村里转转看看,让他做向导。

    这都找上门了,刘青山只好答应。

    这会儿他们刚走到梨树沟地界,就看到了田里这无声却极具感染力的一幕……

    郑国栋停下了脚步。

    他没见过杨天兴,但直觉告诉他,那个蹲在田埂捻土、又亲自下地摇耧的中年人,身份不一般。

    他穿着朴素,裤脚沾泥,动作熟练得像个老把式,但那份沉稳的气度和周围社员对他流露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又绝非普通农民所有。

    “那位是……?”郑国栋低声问身边的刘福来。

    “哦,那是我们县委杨天兴主任!”

    刘福来语气里带着自豪,“杨主任一有空就往额们弯河跑,尤其是农忙时候,恨不得住在地里,最关心的就是社员们能不能吃饱!”

    郑国栋微微颔首,目光没有离开杨天兴。

    他看到杨天兴示范完,把耧把交还给年轻后生,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什么,那后生用力点头,脸上满是信服。

    接着,

    杨天兴又走向另一块地,蹲下身,仔细查看刚播下种子的覆土深浅和镇压情况。

    咔嚓——!

    一声清脆的快门声响起。

    宁泽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县委主任蹲在泥泞的田垄边,手指插入新播的麦种行间,神情专注地检查着覆土,阳光勾勒出他沾着泥土的侧脸和挽起的裤脚。

    背景是广袤的秋种田野和劳作的社员。

    没有摆拍,没有做作,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对土地和农事的熟悉与关切。

    宁泽安放下相机,轻声对郑国栋说:“郑组长,这位杨主任……有点意思。不像是坐办公室的,和那些官老爷不一样。”

    郑国栋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里,那份最初的审视和疑虑,被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所取代。

    他见过太多干部,但像这样毫无架子、对农事如此熟稔、能蹲在泥地里手把手教社员摇耧的县委主任,确实不多见。

    准确的说,是从来没有见过!

    这份“接地气”,装是装不出来的。

    这或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弯河能爆发出亩产四百五十五斤的能量。

    单单一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不太够。

    杨天兴似乎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朝田埂这边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