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314章 驻扎分歧

第314章 驻扎分歧(1/2)

    半个多月急行军,大军至薛延陀境内,李承乾回忆起曾经搜索到唐初势力分布图,唐代的薛延陀部,大抵是现在的外蒙境内,包括贝加尔湖境内。

    说到贝加尔湖,李承乾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他的学生时代,正是华夏和大毛的蜜月期,电zha还未兴起,那个时候出国旅游还是很安全的。

    三月半的草原,积雪还没有化开,何况他们此刻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很近,冷风异常强劲。

    随行官员一致认为,该就地安营扎寨,在薛延陀境内,满足皇帝征薛延陀的期望,后撤不过百里就是大唐境内,凡有不测,可随时回撤。

    李世民自然不愿意,自从做了皇帝,憋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就让他在这里看着别人打,自己不能上,拿他出来这一趟是干嘛?

    大臣们拗不过皇帝,齐刷刷去找李承乾,正在大帐里总结薛延陀气候及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可能遇到的突发自然灾害。

    左右路先锋大军领导人是李靖和李世绩,他跟李世绩不熟,但李靖值得信赖,写完了给李靖,以李靖得为人,会给李世绩普及的。

    李承乾没有指挥过大型战争,所谓战略眼光,再没有经过现实检验都是纸上谈兵,他不敢乱来,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长孙无忌、李靖、李世绩、岑文本、韦挺等人来了,一堆大佬,轻慢不得,李承乾收拾了案子,赶紧将人请了进来。

    临时驻扎,环境简陋,帐内似乎没有能落座的地方,总不好让人坐沙地上,索性站起来同众人说话。

    长孙无忌被众人推出来,说明来意“殿下,陛下一定要继续往漠北深入,我等劝不住。”

    李承乾表示理解,皇帝年轻的时候冲锋陷阵,稍微上点儿年纪,身体的虚亏就上来了,这两年皇帝头风发作的愈发频繁,所以第一世的时候,皇帝在这个时间段,老喜欢跑去洛阳躲清闲,留他在长安处理日常机要。

    后来,他的谋逆案发,李泰没能按照皇帝的既定计划登上太子之位,到哪儿都要把李治带着,盯着李治处理朝政,工作量上来,身体衰败的就更厉害了,就这还不听劝告,非要去辽东浪了一圈,回来之后直接缠绵病榻了。

    “所以,诸位的意思,让我去劝?”

    长孙无忌道“从前陛下是秦王,身先士卒也就罢了,如今是皇帝,老话说得好,君子不立危墙。臣等劝了,陛下说什么都不愿意听。”

    “好,我去劝一劝,能不能劝住,另说。”

    闲话了一会儿,长孙无忌打了头阵告辞,李承乾不算是话多之人,属于有事说事,无事闭麦的性子,一直自己找话题,饶是圆滑得长孙无忌,也有些招架不住。

    众人离开之后,李承乾又坐下继续自己的总结。

    师生多年,李靖和李承乾有自己的默契,方才离开的一个眼神儿,什么都不需要解释,李靖就明白李承乾点点头意思。

    李靖有腿疾,李承乾并不怎么赞成折腾老人家,毕竟从前李靖在灭吐谷浑之后,李靖就不怎么愿意参与对外战争,要不是皇帝一句“司马懿”,李靖绝对就在家里养老到底了。

    李承乾将自己总结的资料给李靖,道“不是很全面,权当是个参考。”

    李靖粗略扫了一眼,李承乾总能知道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东西,李靖习以为常,也不愿意追问。

    “臣只是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统管左路先锋军。这一次出征的主帅是陛下,这东西该给谁?你是太子,臣是重臣,这东西经了陛下的手给臣也就罢了,私下给了,让陛下知道了,他会怎么想?殿下啊殿下,您这样聪慧的人,人情世故上怎的如此糊涂?”

    初及李靖恨铁不成钢的目光,李承乾摸摸鼻子,有些尴尬,李靖的顾虑没有错,是他疏忽了。

    “师傅教训的是,正好我也要去找陛下说安营扎寨的事情。”

    送走李靖,李承乾收拾一二,带着东西去见皇帝,因是否在此地安营扎寨之事,皇帝同大臣们有了分歧,此刻脸色难看的很。

    “看样子臣来的不是时候,父亲,要不等您心情好一些,臣再过来?”

    李世民丢了个白眼过去“辅机带人去找你了,我知道,你也是来做说客的?”

    “这话说的,臣是有东西给您。”李承乾走上前,在皇帝身侧落座“臣总结了一份关于薛延陀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特点,以及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

    李世民接过东西来,大略扫了一眼“你能保证完全没有问题?”

    李承乾摇头“就是现代卫星那种高科技,都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问题,何况臣只是根据自己所见,以及学到得到相关地理知识和气候学知识分析出来的东西。”

    “之前我要你画高句丽舆图,你不是说地形变化非常迅速,可参考的价值不高吗?”

    李承乾道“父亲,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影响地形的几个因素,主要是地震、流水侵蚀、火山等自然活动,以及各类生物活动和人为活动。

    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