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背发凉的是,探测器捕捉到的微弱信号中,夹杂着类似西夏文的古老符号。
第二章 禁忌溯源
联合国考古队在敦煌莫高窟的密室中,发现了足以颠覆认知的文物。一卷用纳米银丝线书写的西夏文古籍缓缓展开,其中记载着:\"星官降世,执熵之秤,量众生业火,取天地余烬。\"更惊人的是,古籍旁的青铜浑天仪表面,蚀刻着与银色飞船完全相同的量子电路图。
\"这不是巧合。\"首席考古学家林夏将浑天仪的扫描数据投影在大厅,\"西夏文明似乎早就知晓星际赋税的存在。他们甚至尝试建造'乾坤舟',一种能在星间转移能量的装置。\"当研究人员对浑天仪进行光谱分析,仪器内部竟检测到微量的反物质残留——这种在地球实验室需消耗巨量资源才能产生的物质,在千年前的装置中却如同寻常材料。
与此同时,天体物理学家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异常的引力波动。那里悬浮着无数未知的环状结构,其材质与银色飞船一致,正在以某种规律吸收着太阳风的能量。更恐怖的是,这些结构的排列方式,与古籍中记载的\"周天星斗大阵\"完全吻合。
第三章 熵值枷锁
随着缴税期限临近,银河系各文明陷入恐慌。比邻星联邦的反物质矿脉被强行征用,仙女座商业联盟的星际航线出现神秘的能量收费站。地球联合政府尝试用核武器反击,却发现所有导弹在接近飞船时都会自发分解成基本粒子,仿佛整个攻击过程都在遵循某种更高维度的计算法则。
\"这是场精密的能量收割。\"理论物理学家陈默在全息会议上展示模型,\"这些所谓的'赋税',实则是在平衡宇宙熵值。每当某个星系的能量无序度超过阈值,星际税官就会出现,将多余能量抽离。\"他放大星图,无数光点正在勾勒出复杂的拓扑网络,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文明,而连接它们的银线,正是能量转移的通道。
但人类科学家发现了致命漏洞:所谓的\"熵值平衡\",实则是高等文明维持霸权的工具。当某个文明发展到威胁其地位时,税单上的能量需求会指数级增长,迫使该文明将所有资源用于\"纳税\"。而那些被抽走的能量,最终都汇聚向银河系中心某个未知区域。
第四章 量子博弈
在危机中,地球科学家意外激活了敦煌密室里的古代装置。青铜浑天仪开始旋转,发射出与银色飞船同源的量子信号。令人震惊的是,那些正在征收能量的飞船突然停止行动,它们表面的纹路开始重组,显露出类似西夏文的警告符号:\"逆熵者,必遭天谴。\"
\"这些装置是制衡系统的关键!\"林夏在紧急研究中发现,\"西夏文明似乎早就预见了星际赋税的黑暗面,他们留下的技术,是对抗这种剥削的武器。\"当科研团队将浑天仪与现代量子计算机相连,整个地球的量子网络开始共振,形成足以干扰能量传输的屏障。
但反击带来了可怕的后果。银河系中心的未知区域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脉冲,所有反抗的文明都遭到了降维打击般的报复。无数星球的表面开始扁平化,就像被无形的力量压成二维图画。这证明,星际赋税的背后,站着掌控维度的恐怖存在。
第五章 熵海突围
在绝望中,人类联合其他受压迫的文明,决定发起最后的反击。他们发现,每个文明的量子网络中都存在着独特的熵值指纹,就像宇宙中的dNA。通过将这些指纹编织成复杂的量子密码,或许能破解星际赋税的控制协议。
在火星古文明遗址,考古队发现了西夏文明最后的遗产——一座巨大的量子算盘。当不同文明的代表将各自的能量指纹输入算盘,整个银河系的量子网络开始产生共鸣。银色飞船的系统出现紊乱,它们的能量收集装置开始反向运转,将之前征收的能量重新释放。
但这场胜利付出了惨痛代价。银河系中心的存在被彻底激怒,它开始加速宇宙的熵增进程,试图用热寂毁灭所有反抗者。为了应对危机,各文明不得不联合起来,用收集的能量构建起巨大的熵值缓冲带,暂时延缓了宇宙的灭亡。
第六章 永恒账簿
战争结束后,银河系建立了新的星际秩序。星际赋税并未消失,但它不再是剥削的工具,而是成为了维持宇宙熵值平衡的公共服务。各文明自愿缴纳能量,用于修补被战争破坏的时空结构。
在地球的博物馆中,敦煌出土的青铜浑天仪被永久陈列,旁边展示着星际赋税的历史档案。参观者可以通过量子投影,看到千年前西夏文明留下的警示:\"天地有衡,熵增有度,取之无道,必遭反噬。\"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那些曾经的银色税官飞船仍在游荡。它们的量子系统中,记录着每个文明的能量账簿,就像宇宙的会计师,永远计算着秩序与混乱的平衡。人类终于明白,在这片浩瀚星海中,任何文明都无法逃脱熵的法则,但如何在法则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是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