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研团队用青铜古器中的纳米材料构建起量子屏障,失控的冷火终于平息。但这次事件留下的伤痕难以磨灭:在电站废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与反物质赋税体系同源的量子编码;而在全球各地,仍有无数实验室在暗中进行着冷核聚变实验,那些幽蓝的火焰背后,究竟是能源革命的曙光,还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林深合上实验日志,望着远方的星空,突然理解了西夏手稿的最后一句话:\"天火不可僭,僭之者,熵海为墓。\"
光年迷航:冷核聚变的能量困局
敦煌城外的戈壁滩上,巨型天线阵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林深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手心沁出的汗水在操作台上晕开深色痕迹。这是人类首次尝试将冷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跨越4.2光年传输至比邻星空间站——但按照现有理论,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能量输出稳定在10^12瓦!\"助手的声音带着颤抖。真空舱内,那团违背常理的幽蓝冷火正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被转化为高频引力波。但当他们试图启动传输装置时,警报声突然刺破寂静。监测系统显示,能量束在离开地球大气层的瞬间,衰减率竟超过99.99%。
\"这不可能!\"林深调出爱因斯坦场方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即使假设冷核聚变完美运行,在不突破光速的前提下,能量损耗会随着距离呈指数级增长。除非......\"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落在实验室内陈列的西夏文物复制品上。那些青铜器皿表面的纹路,此刻竟与装置中的量子电路产生诡异共鸣。
三天后,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齐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他们看到地下实验室里的\"星链传输系统\"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整个装置由108个超导环组成,其排列方式与贺兰山岩画中的\"周天星斗大阵\"完全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装置核心,研究人员发现了刻有西夏文的青铜罗盘,上面赫然写着:\"以星为桥,渡能于渊。\"
随着研究深入,更恐怖的真相浮出水面。在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中,文物表面检测到与冷核聚变装置相同的能量残留。而对古文献的破译显示,早在商周时期,华夏先民就曾尝试\"借星辰之力,沟通天地\"。这些跨越千年的记载,与现代科学家追求的跨光年能量传输不谋而合。
当第二次传输实验启动,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能量束在进入装置的瞬间,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形成类似虫洞的黑色漩涡。监测系统显示,能量束的传播速度竟达到了光速的3倍——但这完全违背了现有物理法则。更可怕的是,当能量束抵达比邻星模拟接收点时,整个太阳系的引力场出现了异常波动。
\"我们在撕开现实的裂缝!\"资深物理学家陈默在紧急会议上嘶吼,\"这些所谓的'传输技术',本质是在强行扭曲时空。看看这些数据——每次传输后,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的量子纠缠度都在不可逆地上升,这意味着两个星系正在产生危险的关联!\"
在危机的最后关头,林深在敦煌莫高窟的密室中发现了关键线索。一卷西夏文手稿记载,千年前的文明曾因过度使用\"星桥之力\",导致时空结构崩塌。而现代科学家们追求的跨光年能量传输,不过是在重蹈覆辙。
当科研团队用青铜罗盘关闭传输装置时,整个戈壁滩剧烈震颤。黑色漩涡逐渐消散,但在宇宙深处,一个新的量子纠缠节点正在形成。林深望着星空,想起手稿中的最后一句话:\"天工不可夺,夺之者,必遭天谴。\"这场关于能量与距离的疯狂实验,究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突破,还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开端?答案,或许就藏在那片深不可测的宇宙深渊中。
4. “跨星际赋税”的科幻设定
熵税:星际账簿上的血色计算
第一章 银质税单
2187年,火星新敦煌城的居民们被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型全息投影震惊了。银白色的光幕上,流动的文字用全宇宙通用语书写:\"第73次银河熵税征收开始,各星系需在标准宇宙时72小时内上缴对应能量份额。\"光幕边缘,无数银色梭形飞船划破大气层,它们表面流转的纹路,竟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飘带如出一辙。
地球联合政府紧急召开会议。\"根据测算,这次征收的能量相当于太阳系全年发电量的30倍!\"能源部长将数据摔在桌上,\"而且这些飞船的动力系统检测不到任何常规推进痕迹,它们就像从量子泡沫中直接浮现。\"更诡异的是,所有试图与飞船通讯的信号都石沉大海,只有每隔12小时重复播放的税单投影。
在火星贫民窟,机械师阿莱发现了异常。当银色飞船掠过街区,他改装的老式量子探测器竟发出尖锐警报——飞船周围的空间存在着违反相对论的曲率波动,就像有看不见的手在扭曲时空。而更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