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缠身,不少人没能撑到终点,抵达营州时,幸存者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孩子们更是饿得哇哇大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谭威亲自到城外迎接,看到他们的惨状,忍不住红了眼眶,转身对身边的官员吩咐:“立刻安排住处,发放粮食和药品,他们和开州灾民一样,享受同等安置待遇。”
遗民们听不懂汉话,却从谭威的神情与官兵的行动中感受到了善意,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消息传开后,更多流落西域的遗民听闻营州的善待,也陆续冒险向营州赶来。
与此同时,陈六子的私盐队伍在冬季悄然壮大。
营州与蓝池城地处枢纽位置,北接草原、西连西域,正是贩盐的绝佳据点。
陈六子借着这一地理优势,将盐运往西北诸族,生意越做越大,谭威对此心知肚明,却并未阻止,他心中早已估算,大明的命数恐怕不到两年,如今乱世将至,掌控盐源既能积累财富,也能拉拢西北诸族,因此便没了心理障碍,只是暗中嘱咐陈六子 “低调行事,确保盐路安全”。
与对私盐的 “默许” 不同,圭圣军对贩铁行为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打击态度。
铁器是打造军械的关键物资,若流入可萨人或其他敌对势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谭威下令:“凡查获走私铁具者,立斩不赦,首级悬于城门示众。”
不久后一队妄图将铁具走私到可萨部落的商人被查获,谭威毫不留情地执行了命令。
当走私商人的首级悬挂在营州城门上时,过往百姓与商贩无不心惊胆战,那些原本还想开辟铁器走私通道的人,看到这般震慑场面,纷纷打消了念头,再也不敢触碰这条红线。
营州的铁器管控一时变得极为严格,为圭圣军的军械安全筑牢了防线。
崇祯十五年春,经过半年多的积蓄与筹备,圭圣军实力已大幅增强,标准化军械批量产出,灾民与遗民中的青壮补充入营,田大哈主持的连弩营也造出数十架车载连弩。
谭威看着校场上排列整齐、士气高昂的士兵,心中决战的念头愈发坚定,当即决定发起对可萨涵部的 “大扫除” 战役,目标直指扫清塘州外围的可萨势力,为后续彻底平定塘州奠定基础。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