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355章 清扫西野五

第355章 清扫西野五(2/3)

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此一事,田家不仅家境败落,田大哈也对成都府的官场彻底失望,担心小吏日后还会报复,正愁无处可去。

    段飞在成都暗中观察田家许久,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抓住机会。

    段飞抵达成都时,并未急于接触田大哈,而是先找到陆惟君的族侄陆霜。

    陆霜早年与田大哈有官贸往来,彼此还算熟悉,由他牵线最为稳妥。

    在陆霜的引荐下,段飞以 “北方商队采买军械工匠” 的身份见到了田大哈。

    初次见面,段飞并未表露真实意图,只是闲聊成都匠作行情,偶尔提及北方对技艺精湛工匠的重视,渐渐获得田大哈的初步信任。

    几日后田家出事,段飞见时机成熟,才从怀中取出谭威的亲笔信,郑重递到田大哈手中:“田师傅,实不相瞒,我是圭圣军军情营段飞。我家都督谭威久闻您制作西蜀连弩的绝技,特命我前来相邀。只要您肯携家人前往营州,都督承诺即刻为您全家脱贱入良,还授予您七品监事作官衔,子孙后代也能摆脱匠户身份,安稳生活。”

    田大哈捧着信纸,手指微微颤抖,他做了一辈子匠户,细想之下觉的 “贱籍” 二字带来的屈辱,谭威的承诺无疑是天大的诱惑。

    再看一旁因受刑仍脸色苍白的儿子田二郎,想到家中积蓄耗尽、还可能遭小吏报复的困境,他眼中泛起泪光,沉默片刻后重重点头:“罢了,成都已无容身之地,能为家人谋个好前程,我去!”

    为掩人耳目,段飞精心设局,深夜时分,他让人在田家宅院点燃一把小火,又将一具事先准备好的无主尸体放在火场,伪造成 “田家意外失火、主人不幸遇难” 的假象。

    周边邻居被火光惊醒时,火势已被 “控制”,只留下一片焦黑的废墟。

    段飞则带着田家老小,混在早备好的商队中,趁着夜色悄然离开成都。

    当地官府本就因收受了段飞的银两,加上 “证据确凿”,便草草结案,并未深究。

    历经半个多月的行程,田家终于抵达营州。

    谭威早已在都督府外等候,见到田大哈一家,亲自上前搀扶:“田师傅一路辛苦,营州便是您的新家了。”

    随后,他设宴款待田家,席间不断询问旅途状况,又让人引他们去早已备好的宅院,院内房屋宽敞明亮,家具用品一应俱全,连田二郎养伤所需的药材都已备好。

    田大哈父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双双跪倒在地,哽咽道:“都督如此厚待,我父子定当肝脑涂地,报答恩情!”

    谭威连忙将二人扶起,笑着说道:“我敬重二位的手艺,无需如此。我已下令设立连弩营,由你们父子主持,专门打造车载连弩。”

    他抿了抿嘴,补充道,“这连弩需设计成可拆卸式,方便运输与组装。”

    至于日后打算在战车上安装行军炮的真正意图,他并未明说,此事尚在筹划中,待连弩营运转稳定后再做打算更为稳妥。

    安顿好田家后,谭威将精力转向河西经营。

    他细想之下觉的营州地处边境,物产资源是发展根基,遂派多名工匠沿营州以北的赤河沿岸探查矿产。

    开春后探矿队传来喜讯,在赤河上游发现大储量铁矿与石炭矿,且周边森林茂密,木材资源充足,足以支撑军械冶炼与建造需求。

    为巩固边防,谭威又下命令派坎军将领杜博、东莱鹄率领两千军士进驻羟县,重修当地废弃的防所。

    羟县位于营州西北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防所重修后可作为抵御可萨人袭扰的前沿阵地。

    然而当杜博与东莱鹄抵达羟县后才发现,原有的防所损毁严重,不仅需要修复城墙、搭建营房,还要挖掘护城河、修筑了望塔,仅靠两千军士,无论是人力还是工期,都远难满足重修需求。

    谭威正因重修羟县防所缺人手犯难,来回踱步于书房时,机密处传来消息,开州新一批灾民正向北迁移,这些灾民皆是春初黄河凌汛后失去土地的百姓,数量足有数千人。

    谭威闻言眼前一亮,这正是解决人手短缺的好机会,当即下令:“命人沿途暗中接济,确保灾民安全抵达营州,到后按人头分土地、发粮食,再挑选青壮参与羟县防所重修,给予额外口粮补贴。”

    灾民们的迁徙之路虽漫长艰辛,却因有机密处人员暗中递粮送水,少了许多颠沛流离之苦。

    当他们抵达营州城外,看到官兵们早已备好的粮食与划分好的土地时,无不感激涕零。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灾民颤巍巍地跪地叩谢:“多谢都督收留,给了我们一条活路啊!”

    谭威站在城头看着这一幕,心中稍安,既解决了防所重修的人手问题,也为营州增添了人口,算是一举两得。

    不久后又有一队特殊的人群来到营州,帖木尔留下的番人带回了数百名西域遗民。

    这些遗民已在西域流落百年,听闻营州安定,便冒险东迁,一路上风餐露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