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338章 兵锋河西十

第338章 兵锋河西十(1/3)

    如今谭威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却渐渐淡忘了当初的初心。

    为了稳固势力、实现更大的目标,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决定,甚至要牺牲身边人的利益。

    想到这里,他突然想起现代社会的一句名句:

    “是我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让他瞬间清醒,额头上竟惊出了一层冷汗,他开始担忧,自己是否早已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

    或许身处高位者,往往都要在道义与现实之间做出艰难抉择,即便被人误解、被人唾骂,也要为了更大的目标咬牙坚持。

    停在路边的谭威,思绪仍在不断翻涌,对权力与自我的反思愈发深刻。

    他意识到,随着地位不断提升,自己做的每一个决策,影响的不再是几个人,而是成千上万将士与百姓的命运。

    可也正因如此,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生出 “杀” 念,每当遇到棘手问题,潜意识里总会觉得 “除掉隐患” 是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仿佛权力正在悄然催生一种惰性,让他渐渐忽略了问题背后的人情与温度。

    “权力这东西,果然容易恶性膨胀。”

    谭威轻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马缰绳。

    他回想处置郭绮丽的整个过程,突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过偏执,一心想着 “易容术秘密”“联盟稳固” 这些大局,却完全没顾及郭绮丽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远嫁仇部的恐惧与无助;面对穆莱的求情,也只是以 “事不可挽回” 为由强硬拒绝,丝毫没有考虑过是否有更温和的解决办法。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后怕,若是任由权力继续膨胀,自己会不会变成只懂权谋、不顾人情的军阀?

    甚至像历史上那些暴君一样,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这种担忧像一块巨石,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思绪从自身转向朝堂,谭威忽然对崇祯皇帝有了新的理解。

    以往他总觉得崇祯在朝政上过于迂腐,面对群臣的进言时常常妥协,缺乏君主应有的决断力。

    可如今换位思考,他才明白崇祯的难处,身处乱世,内有民乱、外有强敌,朝堂上派系林立、意见纷杂,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崇祯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能在无数个 “两难选择” 中反复权衡,尽可能减少损失。

    谭威暗自认可:

    “在那样的处境下,崇祯能做到这份上,已经算头脑清醒了,换做旁人,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对崇祯的理解,让谭威的心态渐渐平和,也让他重新审视对郭绮丽的安排。

    他开始纠结真的有必要为了一个 “潜在风险”,就将郭绮丽推向远嫁的绝境吗?

    这时现代社会一个 “火灾救猫” 的故事突然浮现在他脑海,故事里,面对熊熊大火,有人选择在火场救下一只小猫,理由是 “虽然救不了所有人,但能救眼前这一个,就值得去做”。

    这个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思绪:自己总想着 “拯救西北”“稳固大局” 这些宏大目标,却连身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不愿伸手,这样的 “大局” 又有什么意义?

    最终他下定决心,不将郭绮丽远嫁,这次要遵从本心,“拯救” 她一次,哪怕要重新寻找与亚利部联盟的方式,也不能再牺牲一个无辜之人的幸福。

    心结解开,谭威的心情瞬间轻松下来,他轻轻一夹马腹,朝着大院的方向疾驰而去,回到大院门口,他没有立刻进屋,而是先吩咐侍从文强:

    “去把杜风正请来,我有事情要跟他商量。”

    文强刚要转身,突然想起什么,连忙补充道:

    “都督,方才收到一份京师来的公文,还没给您送过去。”

    谭威闻言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调侃:

    “京师的公文向来慢半拍,恐怕又是去年底的旧事,先送到书房去吧,等我处理完事情再看。”

    谭威的书房在大院深处,是整个院子里的 “禁地”, 除了贴身侍从文强,只有亲卫任老二松能进入。

    文强负责书房内的文书整理、公文传递,确保所有重要文件都井然有序,任老二松则负责更细致的照料,每天按时为谭威端茶送水,确保他在书房处理事务时,总能喝到温度适宜的茶水。

    这两人都是谭威多年信任的心腹,也只有他们,能进入这藏着无数军政机密的书房。

    待文强将京师公文送到书房,谭威才放下手中的书卷,拿起公文仔细翻阅。

    果不其然,公文落款日期是去年年底,内容主要涉及朝堂派系变化,与此前机密处通过快马传讯的内容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偏差。

    又看到私信,提及安盛主持孙家商铺时账目清晰、利润稳步增长,打理机密处事务也井井有条,连情报传递的效率都比以往提升不少,谭威满意地暗自赞叹:

    “安盛这小子,不仅心思缜密,还能同时兼顾商业与情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