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妨想想,曹丕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走这个禅让仪式的过场。
因为这就是政治。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里,天下就是应为有德者居之。
刘汉失德,曹魏承天命,这个理论是曹魏政权合法性的基石。
这是当时大部分士人都认可的理论。
所以曹家对历代汉朝皇帝包括汉献帝本人,至少表面上都是必须非常尊重的。
后来汉献帝死的时候,曹叡亲率满朝文武哭祭。
以天子之礼下葬。
其后代子孙仍然可以继续享有其山阳封国。
因为曹家人知道,
他们越是对刘家人好,就越能证明他们是“受禅”,而不是“篡位。”
现代人在骂司马家时,大多是因为五胡乱华、八王之乱。
然而在古代,司马家遭受最多的批评其实是当街杀皇帝。
因为古代的统治者们,可不管你司马家在天下造了什么孽,毕竟都已经过去了。
但你们当街杀皇帝的行为,是直接威胁到了统治者本身,给了后世一个模板。
这才是令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不能接受,且感到不安的。
司马家率先破坏了规矩,打破了政治这场脸面游戏。
这从另一层面讲,正因为司马家没能玩好这场游戏,才使得晋朝庸碌无为。
因为失了人心。
所以,以李翊为首的一众齐国大臣,都是在中原大战之时,努力保全天子。
使他尽量免受战祸侵害。
因为天子一旦出事,接下来谁最先称帝,谁就最先落人口实。
即便不是你干的,也不妨碍民间编排你。
啊,就是你刘备把天子给“意外”了,不然怎么天子一死,你就称帝了呢?
所以禅让仪式,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走过场”。
不仅要体现天子是心甘情愿退位的,更要在其退位之后,将他厚待。
这样才更能证明刘备是合法受禅,而非胁迫天子退位。
这样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不如在天子退位之后,封其为山阳公,不知王上以为如何?”
鲁肃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对对!”
张飞急忙出声应和。
“就封小皇帝为山阳公,准其奉汉正朔,用天子仪仗。”
“这样,总不算我等亏待了他罢?”
“不可!”
孙乾突然出声打断,“既已禅位,岂能再用天子仪制?此乃取乱之道也!”
众人争论不休,刘备抬手制止。
“依备之见,还是封王罢。”
“同为我汉朝苗裔,若冒然贬抑,降为公爵,恐失天下人心。”
话落,又看向李翊,问道:
“不知丞相觉得此议可否?”
李翊点了点头,“如此最好。”
“先以王公之礼相待,赐万户食邑。待大典之后,再徐徐更易。”
“此外,当尽快选定吉日。”
“在雒阳南郊筑坛受禅,以示正统。”
如何妥善安置刘协,是整个齐国高层一晚上都在讨论的重点。
虽然同为面子功夫,但比起历史上的曹魏封公,刘备还是选择了给刘协封王。
一方面曹魏那个是真的改朝换代,刘姓不方便继续当王。
但却也给了刘协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的顶格待遇,所以与封王其实没什么区别。
但刘备承继大统,仍然承继的是“汉”家江山。
所以并不需要避那个讳,而是能够直接给刘协封王。
商议既定,李翊命华歆再次进宫,让天子着手准备退位诏书。
当华歆见到刘协时,刘协直接取出了一封早已写好的诏书。
交给华歆,让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
众官齐上朝堂,恭敬听着。
华歆朗声读道:
“朕以凉德,嗣守鸿基,二十有二载。”
“上不能安宗庙,下不能济苍生。”
“夙夜忧惕,如履薄冰。”
“今海内崩离,生民涂炭,非朕眇躬所能振举。”
“察齐王玄德,帝室之胄,圣质仁明,功盖寰宇,德被兆民。”
“天心既属,人心攸归。”
“朕思汉祚绵长,必待贤主。”
“是用钦若天道,逊位于贤。”
“夫唐虞禅让,千古称颂,周召共和,万世流芳。”
“今以神器付托,非唯顺天应人,实欲汉祀永续。”
“齐王其毋固辞,速正大位,以副朕怀,以慰民望!”
诏书宣读完毕,李翊又吩咐王朗代王作表,自称德薄。
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表文书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