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妖柳相 > 第371章 死战

第371章 死战(1/2)

    那对年轻的夫妻被奔逃的人潮裹挟,如同两片被狂风卷起的枯叶,在绝望的洪流中身不由己。

    男人阿牛的一只手死死攥着妻子的手腕,另一只手则紧紧护着怀里那个小小的、几乎是他们全部家当的包裹。

    翠儿的脸色在风雪中白得像一张浸了水的宣纸,腹部的隆起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格外脆弱而碍事,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脚下是泥泞与冰雪混合的烂泥,深一脚浅一脚,有好几次险些滑倒,全凭着丈夫半拖半拽的蛮力,才没有被身后的人潮踩踏。

    一路颠簸,一路哭喊。

    拥挤的人潮中,分不清是孩童的啼哭,还是老人的喘息,偶尔夹杂着被踩踏者短促而绝望的哀嚎。

    这些声音与漫天风雪的呼啸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令人肝胆欲裂的逃亡之歌。

    妟回被张夫子提着后衣领,整个人几乎是悬空着被带着走,那张养尊处优的小脸冻得发紫,嘴唇也失去了血色。少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身边那些衣衫褴褛、神情惊惶的人们,看着一个老妇摔倒在泥地里,挣扎了几下便再无声息,瞬间就被后面的人潮淹没。

    少年第一次觉得,京城里那些说书先生口中轻飘飘的“流离失所”,是何等苍白无力、不知所谓的词语。

    不知究竟过了多久,当双腿已经麻木得快要失去知觉时,那座名为雁门关的雄城终于近在眼前。

    厚重而高耸的城墙,在铅灰色的天幕下呈现出一种令人心安的铁青色,如同一头蛰伏的远古巨兽的脊背,予人一种坚不可摧的错觉。

    城门大开,像一张渴望吞食生灵的巨口。无数难民如同归巢的蚁群,又像是奔向唯一光亮的飞蛾,争先恐后地涌入那片能带来安全的阴影之中。城门口的兵卒声嘶力竭地维持着秩序,但在这股求生的洪流面前,任何阻拦都显得徒劳无功。

    阿牛和翠儿,连同始终保持着奇异平静的张夫子与惊魂未定的妟回,也被这股洪流推搡着、挤压着,最终有惊无险地挤入了那道厚重的城门之内。

    当身后那两扇包裹着斑驳铁皮的巨大城门,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咯吱”声,随即“轰隆”一声巨响,沉重地合拢时,城内爆发出了一阵劫后余生的、虚脱般的欢呼与哭泣。

    许多人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放声大哭,将一路上的恐惧与委屈尽数宣泄出来。

    阿牛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扶着妻子靠在冰冷的墙根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然而,这片刻的安宁,脆弱得如同冬日窗上的冰花,转瞬即逝。

    城墙之上,凄厉的号角声陡然响起,那声音穿云裂石,带着一种金戈铁马的肃杀,瞬间压过了城内所有的嘈杂。

    紧接着,脚下的大地开始有节奏地颤抖,起初还很轻微,如同远方的闷雷,但很快,那震动便越来越强烈,仿佛有远古的巨兽正迈着沉重的步伐,从地平线下苏醒。

    片刻之后,城外那片茫茫雪原的尽头,出现了一条蠕动的黑线。那条黑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粗、拉长,最终化作一片涌动的、无边无际的黑色潮水。

    五千鞑靼铁骑,黑压压地如同自地狱里涌出的蝗群,沉默而冷酷,将雁门关前的雪原彻底染成了死亡的颜色。

    他们并未立刻冲锋,而是缓缓逼近,那份沉默所带来的压迫感,比山崩海啸更加令人窒息。

    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沉闷的“嗒嗒”声,汇聚成一片令人心跳停摆的鼓点。

    更令人心胆俱裂的,是他们驱赶在阵前的那数万名手无寸铁的雁国百姓。

    那些被他们轻蔑地称作“两脚羊”的炮灰,男女老少皆有,哭喊着,哀求着,被鞑子的骑兵用挂着倒钩的皮鞭和雪亮的弯刀驱赶着,踉踉跄跄地朝着他们唯一的希望——雁门关的城墙,推了过来。

    那是一道由绝望和血肉组成的浪潮。

    城楼之上,一名身披玄铁重甲、面容刚毅如铁的守城将军,双手死死按在冰冷的城垛上,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将军的目光越过那些哭喊的同胞,死死地盯着远处那片纹丝不动的钢铁森林。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铁青一片,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此地守军不过三千,且多是临时征召的老弱,如何能抵挡这数倍于己的虎狼之师?更何况,想要伤到敌人,就必须先跨过那数万同胞的血肉之躯。

    这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

    “将军!”身旁一名副将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连声音都带着颤音,“鞑子势大,我等断不可敌!那……那狗官县令不是早就带着家眷从北门溜了吗?咱们……咱们也趁着战事未起,突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将军!”

    守城将军缓缓回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燃烧着一簇骇人的火焰,目光如刀,看得那副将浑身一颤,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突围?”将军的声音沙哑,像是两块生铁在摩擦,却字字清晰,字字如铁,“往哪儿突围?像那姓赵的狗官一样,夹着尾巴逃回内地,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