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第391章 苏芬战争:惨胜!

第391章 苏芬战争:惨胜!(1/2)

    1939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也格外的残酷。

    对于广袤的苏什维利西部边境而言,严寒本应是天然的屏障,但这一次,它却成为了进攻者的噩梦,也将成为防守者悲壮史诗的背景。

    莫斯科的决策者们,在英士兰物资援助的诱惑与东方两大强国(德士兰与炎国)无形压力的逼迫下,急于在西方获取“安全感”和战略缓冲区。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邻国——芬士兰。

    列宁格的安全忧虑,与历史上帝沙俄时期的领土野心交织在一起,化为了最后通牒:

    要求芬士兰割让卡累利阿地峡等战略要地!

    芬士兰,这个北欧小国,以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倔强,拒绝了巨熊的无理要求。

    于是,1939年11月30日,苏什维利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超过百万的军队,在数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的掩护下,从多个方向越过边境,扑向芬士兰。

    莫斯城的《真理报》豪言壮语地宣称:

    “这将是一场短暂的‘改放’行军,我们将在两周内占领赫尔辛基!”

    然而,战争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苏什维利统帅部预设的轨道。

    苏什维利军队,准备的是大规模装甲兵团突击、正面击溃敌军的欧陆平原作战模式。

    但他们面对的,是芬士兰无尽的雪原、密布的森林、错综复杂的湖泊与沼泽。

    宽大的坦克履带在深雪中陷入泥泞,成为芬士兰滑雪步兵和反坦克小组的活靶子。

    漫长的补给线在恶劣天气和芬军小股部队的不断骚扰下,脆弱不堪。

    苏什维利士兵穿着不适合极寒作战的军服,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成千上万地死于冻伤,枪械因润滑油冻结而无法击发。

    相反,芬士兰军队虽然人数稀少,装备简陋,但他们是为这片土地而生的战士。

    他们身着白色伪装服,脚踏滑雪板,在熟悉的森林中神出鬼没。

    他们充分利用地形,构建了巧妙的防御工事,尤其是那条横亘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虽然比不上马奇诺,但在冰雪和芬军顽强防守的加持下,成为了吞噬红军士兵生命的血肉磨盘。

    在这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中,一个名字让苏什维利士兵闻风丧胆——西蒙·海耶夫。

    这位来自芬兰乡村的猎人,以其精湛的枪法和潜伏能力,使用一支莫辛-纳甘步枪,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创下了确认狙杀505名苏军士兵的惊人记录。

    他被苏什维利军恐惧地称为“白色死神”。

    像海耶夫这样的芬军狙击手和游击小组,无处不在。

    他们袭击指挥所、后勤车队、落单的士兵,给庞大的苏什维利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人员损失。

    每一片寂静的森林,都仿佛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苏什维利的进攻,在最初的几周内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

    整师整师的部队被芬军分割、包围、歼灭。

    在苏姆萨尔米战役中,芬军以少胜多,几乎全歼了苏军两个齐装满员的师,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芬士兰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德士兰)的士气。

    消息传到柏林,特勒西和他的将军们对着地图冷笑不已。

    苏什维利红军在“大清洁”后显露出的指挥僵化、战术落后、士兵素质低下等问题,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

    这进一步坚定了特勒西未来某个时刻执行“东方计划”的决心。

    而在奉天,张扬看着战报,只是对身旁的赵铭淡淡评价道:

    “一头虚弱的巨熊,空有庞大的身躯,却关节僵硬,爪牙不利。

    契科夫这是在用自己士兵的鲜血,来证明他内部清洁的‘成果’。

    没有军事素质过硬的骨干作为支撑,底下的士兵再能打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果然曾经伟人的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德士兰更是公然谴责苏什维利违背《奉天公约》,无故向他国发动战争。

    联合国际的工作人员面对德士兰代表提交的抗议书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好似在说:老子要是不知道现实情况,还以为你是有多爱好和平!

    德士兰代表看着工作人员的表情,讪讪一笑,赶紧收回了自己的抗议书。

    德士兰虽然站不住大义,但架不住他小弟多啊!

    法士兰代表(傀儡),塞尔维亚士兰代表,罗马尼亚士兰代表,土士兰代表……

    同时向联合国际工作人员递交抗议书。

    面对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契科夫暴怒不已。

    他撤换了前线指挥员,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尤其是重炮和航空兵,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压垮芬士兰。

    1940年2月,经过重新部署和加强的苏什维利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