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宝钗安静地听着,等母亲怒气稍平,才缓缓道:“母亲细想,史大妹妹办螃蟹宴,是实心实意请客,我们帮衬她是雪中送炭。今日这饺子,却是我们刻意为之,老太太何等眼力,岂会看不出来?”
“咱们寄居在此,不做些表示,如何过得去?”薛姨妈叹气道,“你哥哥不争气,咱们娘俩若不精心经营,将来如何是好?”
宝钗垂眸:“正是寄居在此,才更该知道分寸。老太太最不喜人算计,我们越是用心,反而越招她厌烦。”
薛姨妈沉默片刻,忽然落泪:“若不是为了你哥哥的官司,咱们何至于此...”
宝钗递过帕子,轻声安慰:“母亲不必伤心,咱们只管安分守己,时日久了,老太太自然知道咱们的为人。”
话虽如此,宝钗心中却也明白,今日这一出,已让贾母对薛家的印象大打折扣。
---
那边贾母在稻香村歇下,王熙凤在一旁伺候。
“老祖宗今日怎么不爱那饺子?我瞧着做得挺精致。”王熙凤试探着问。
贾母闭目养神,半晌才道:“你当真看不出来?”
王熙凤笑道:“我愚钝,还请老祖宗明示。”
贾母睁开眼,目光锐利:“前儿湘云请客,薛家帮忙是真心。今日这饺子,却是薛姨妈的算计。她想借着这点小恩小惠,显得她大方体贴,好巩固在府里的地位。”
王熙凤点头:“老祖宗英明。只是我不明白,同样是螃蟹,怎么前儿就好,今日就不好?”
贾母冷笑:“湘云那孩子实诚,请客就是请客。薛姨妈今日送饺子,却是别有用心。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最讨厌人把我当傻子哄。”
“那老祖宗为何不当面说破?”
“给她留几分颜面罢了。”贾母淡淡道,“薛家毕竟是客,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不过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免得她们以为贾府的人好糊弄。”
王熙凤会意,又道:“宝丫头倒是个懂事的。”
贾母神色稍缓:“宝丫头确实稳重,只是她那个母亲...商人气息太重,处处算计。咱们这样的人家,最忌讳这个。”
正说着,外头丫鬟通报:“林姑娘来了。”
黛玉轻轻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小巧的食盒。
“外祖母,我让小厨房做了些山楂糕,最是消食解腻的。”黛玉打开食盒,里面是切成菱形的小糕,色泽红艳,撒着桂花。
贾母顿时笑了:“还是玉儿贴心,知道我现在想吃什么。”
黛玉浅浅一笑,并不提方才席上的事,只细细说着今日园中的桂花开了多少,池里的鱼肥了几条。贾母听得欢喜,连用了三块山楂糕。
王熙凤在一旁看着,心中暗叹:这才是真心孝顺,不比那刻意讨好的。
---
薛姨妈在房里生了一下午闷气,直到傍晚时分,王夫人前来探望。
“妹妹还在生气?”王夫人在榻边坐下,握着薛姨妈的手。
“姐姐说,我一片好心,怎么就成了不是?”薛姨妈眼圈又红了。
王夫人叹道:“母亲年纪大了,口味多变也是有的。妹妹别往心里去。”
“哪里是口味多变,分明是...”薛姨妈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
姐妹俩沉默相对,烛火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我知道妹妹为的什么。”王夫人终于开口,“宝丫头的婚事,我一直放在心上。只是老太太那里,急不得。”
薛姨妈抬头:“姐姐明白我的苦心就好。宝丫头年纪不小了,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
“我何尝不着急?”王夫人压低声音,“只是你也看到了,老太太对宝玉的亲事,有自己的主意。”
这话暗示得太明白,薛姨妈顿时紧张起来:“姐姐是说...林丫头?”
王夫人不置可否,只道:“总之妹妹放心,我心里有数。只是往后这些小事上,不必太过刻意。母亲最是明察秋毫,反倒不美。”
薛姨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送走王夫人后,宝钗从里间走出来。
“母亲都听见了?”王夫人问。
宝钗点头,神色平静:“姨妈说得是,咱们确实不该太过刻意。”
薛姨妈叹气:“我何尝愿意如此?只是咱们家的处境...”
“女儿明白。”宝钗轻声道,“只是女儿觉得,与其处处算计,不如顺其自然。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薛姨妈看着女儿沉静的面容,忽然觉得心酸。这般品貌,若不是家道中落,何至于如此委屈?
---
次日清晨,宝钗照常去贾母处请安。
贾母刚起身,正让鸳鸯梳头。见宝钗来了,笑道:“好孩子,这么早就来了。”
宝钗行礼问安,神色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