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31章 清朝版菊花台(清朝各时空诸事记)

第431章 清朝版菊花台(清朝各时空诸事记)(3/5)

强。

    多尔衮:……

    剃发令已经实行三年了,现在是撤销也不行,继续也不行。

    继续,只会加重百姓反抗之心。

    撤销,百姓也不会感恩戴德。

    如果没有天幕的话,倒是能引导成新朝大度之举,可这不是有天幕吗?百姓也不傻。

    而现在,本来是一盘散沙的各方势力,虽然谈不上齐心协力,但也达成了共识,先搞死大清。

    永历朝廷、张献忠、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李自成遗部李过、郝摇旗、李来亨等等。

    他们不齐心的时候,清军可以逐个击破。

    但他们现在铁了心,要先搞清朝,谁来都头疼。

    多尔衮又想到吴三桂,咒骂一声混蛋。

    吴三桂不知怎么想,居然搞出了一封崇祯遗诏,表明他自己是依照崇祯帝的计划,潜伏进入清朝的,只等时机成熟,就要重造大明。

    而,现在,时机成熟了。

    不管天下人信不信,反正吴三桂信了,打出大明旗帜,反了!

    然后,明朝投降将领,有样学样。

    在湖南的平南大将军孔有德也拿出遗诏,说自己和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奉命潜伏,也反了。

    所以,现在京师的汉八旗处在一种薛定谔的状态,似反未反。

    多尔衮不敢调动满蒙八旗监视,本来人家没想反,你一监视,他们也掏出崇祯遗诏怎么办?

    可不监视,万一他们真的掏出崇祯遗诏,说自己是奉命潜伏,又怎么办?

    换防,换哪儿去?

    守外城,他们会不会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守内城,他们会不会直插皇宫,将爱新觉罗一锅端了?

    调去外地?

    万一汉八旗误会是派他们去送死,命令刚传下去,汉满八旗就要在北京城火并了。

    刹那间,多尔衮竟然和皇太极有了一样的想法,不行就学蒙古西征吧。

    女真本就从苦寒之地来,中原丢了就丢了,本来就不属于自己。

    中原是花花世界,欧洲难道就不是花花世界了?

    至于中原决出了新的王者,会不会打到欧洲来,多尔衮的态度是无所谓。

    都能看到天幕,你们能研究科技,我们就不行了?

    万一真打不过,大不了发挥百年后的优良传统,割地赔款呗。

    不是自家的,不心疼。

    想着想着,多尔衮心中居然有种快感。

    百年后,欧洲让大清割地赔款。

    自己此刻打过去,未来割他们的地,压榨他们的百姓,赔款给中原王朝。

    越想越魔幻。

    皇太极:十四弟,懂我。

    多尔衮:放心,我会带上瓶子和福临的,我们三个会把日子过好的。

    皇太极:……

    ~~~~~~

    康熙,幼年。

    在鳌拜的一统操作下,北地在明面上稳住了,但也仅仅是明面上。

    吴三桂尊奉永历帝,联合李定国、郑成功,打起驱逐鞑虏、恢复华夏的口号来势汹汹。

    北地若是大败一次,明面上稳住的人心就要没了,士绅、百姓绝对会大开城门、喜迎王师。

    但若是稳住了,最差也能划江而治许多年。

    亲政的康熙,烦恼比幼年的自己少太多了,但也没好到哪儿去。

    三藩反了,康熙本想分而治之,坚决打击吴三桂,对耿精忠、尚之信许诺,只要现在息兵,就让他们的藩地成为国中之国。

    类似汉朝,却又比汉朝好,朝廷不派任何官员进藩地,封地税收一文钱都不用上缴国库。

    很好的待遇,但二人不是傻子。

    即便是傻子,手下也有幕僚。

    解决了吴三桂,康熙马上就会翻脸,再好的待遇他们也拿不到手。

    吴三桂不反,大家与清廷还能维持表面平静,但吴三桂反了,二人不管真实想法如何,只有造反一条路。

    三藩一反,四川巡抚罗森、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反了。

    滇、黔、湘、桂、闽、川全失,陕西、甘肃双方打拉锯战。

    海上还有郑经虎视眈眈。

    亲政不久的康熙脸愁的就像芝麻月饼。

    中年的康熙,烦恼并不多。

    撤销剃发令,开几场恩科,再减减税,施恩于民,除了一直铁了心造反的反清复明人士,大多数人都选择接受清朝的统治。

    康熙唯一的烦恼,就是北边的邻居,以及未来让大清割地赔款的欧洲红毛鬼。

    ~~~~~~

    雍正帝,忙着养生,准备多活些时日。

    每天处理奏章,都将弘历带在身边,让他先看,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雍正帝再指出他方案的对错。

    一连几个月,雍正发现弘历并不是隋炀帝那种,故意装出贤明模样蒙骗父母的人。

    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