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抬眼看去,看见那男子被士兵按倒在地,却仍挣扎着昂起头,嘴角渗着血沫还在嘶吼:"你们会有报应的!朱皇帝在天上看着呢!"。
队伍短暂地停滞了,秦思源注意到路边几个原本冷漠的百姓,此刻眼中竟闪过一丝快意。
傅淑训赶忙跑上前来,厉声喝道,“快将他带走”。
马上又转身道,“大王赎罪,是臣等没有做好”。
秦思源只是笑笑,他轻轻敲了敲车厢,示意继续前进。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愈合,有些仇恨需要岁月冲淡,现在不是处理这些的时候。
当马车经过夫子庙前的天下文枢牌坊时,秦思源特意让车速放慢。
棂星门两侧站着数十位身着儒衫的士子,他们既不像夏国官员那样狂热,也不似前明降官那般畏缩,只是整齐地作揖行礼,保持着文人最后的体面。
秦思源微微颔首回礼——这些人是这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不过不是他需要的,但他也不会肆意杀戮他们,只要他们遵守夏国律法就行。
越靠近皇城,道路两旁的建筑越发宏伟。
承天门前那条笔直的御道上,五城兵马司的衙署大门洞开,里面平时忙碌的文书全都站在门口行礼。
曾经悬挂"明镜高悬"匾额的地方,如今已换上"大夏刑部南直隶分司"的木牌,墨迹尚未干透。
"停",秦思源突然下令。
马车在洪武门前稳稳停住,这座皇城的正门此刻完全展现在他面前。
城门楼上,一面金边黑底的大旗正在风中舒展,旗面上的金色"夏"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就在三个月前,这里飘扬的还是绣有"明"字的龙旗。
傅淑训小跑着上前,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大王,可是有什么不妥?"。
秦思源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越过城门,落在后面层层叠叠的宫殿群上。
奉天殿的金顶已经映入眼帘,那是朱元璋曾经坐朝问政的地方,也是他即将君临天下的所在。
城楼上值守的士兵们紧张地注视着下方,手指扣在扳机上,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变故。
"无事",秦思源最终开口,"傅卿安排得甚好。"他看见傅淑训和那些降官们明显松了一口气,有几个人的官袍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马车再次启动,缓缓驶入洪武门,当最后一队禁卫军通过城门后,沉重的城门在绞盘声中缓缓闭合,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秦思源知道,这声音不仅是一段行程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虽然南京城的民心尚未完全归附,虽然暗处的反抗仍在蠢蠢欲动,但那都已不成气候。
走到了这里,入城仪式就结束了,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在中途中有了一些波折,不过好在都是小问题,这场入城仪式基本上还算成功。
秦思源打量着这座皇城,南京城皇城位于京城东部,北枕富贵山,南临秦淮河。
它平面呈倒“凸”字形,东西宽约一千五百米,南北长约两千五百米,周长八千多米,有护城河环绕。
皇城辟六门,南为长安左门、洪武门、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
皇城内御道两侧,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
其建设始于朱元璋称帝前,至洪武二十五年还在营建,同时它也是北京紫禁城营建的蓝本。
“大王,皇城里面的太监和宫女都已经清理完毕,不知您是否需要重新启用一批呢?”,傅淑训恭敬地走上前,向秦思源询问道。
秦思源微微摆手,一脸淡然地回答道:“不必了,夏国并不需要这些,至于之前的太监和宫女,就按照夏国的规矩来处理吧”。
傅淑训闻言,心中不禁对秦思源的决定感到钦佩。
他拱手行礼,表示赞同:“大王英明,夏国向来以宽容待人,对待这些底层之人亦是如此,相信这些太监和宫女们都会感恩戴德的”。
与此同时,傅淑训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大明皇族对待这些人的态度。
在大明,这些太监和宫女们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而是被视为可以随意宰杀的牲畜。
相比之下,夏国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感到欣慰。
“秦二,你去安排三千禁卫军守卫这里,务必确保整个皇城的安全”,秦思源转头对站在一旁的秦二下达命令。
“末将遵命!”秦二高声应道,领命后立刻转身离去,开始执行任务。
自从秦大出征之后,秦二便匆忙赶回京城,负责护卫夏王的安全。
如今,他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上,继续履行他的职责。
秦思源吩咐完又转头道,“政务院苏总理和张副总理过几天就要到了,你们注意迎接一下”。
“臣遵命”,傅淑训赶忙答应。
秦思源点点头,在傅淑训等二十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