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堂主还想放狠话:“老子是……”。
话没说完,就被枪托砸在脸上,满口牙碎了一半,血沫子喷了满地。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北边的贫民窟。一群乱军占了废弃的仓库,人数达到上千人,这些人不仅抢粮,还抢了不少女人。
当禁卫军冲进去时,为首的一个军官竟然点燃了仓库里的柴草,想趁乱突围。
“找死!”,一个年轻的士兵眼疾手快,甩出腰间的绳索缠住了军官的脚踝,猛地一拽,让他摔在火堆旁。
军官嚎叫着去抓火把,却被一枪打穿了手腕。
火被迅速扑灭,那些被胁迫的百姓看着满地哀嚎的流氓,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就是他!抢了我家最后的口粮!”。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上来,指着被捆的地痞们控诉。
禁卫军士兵们没有阻拦,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知道,发动百姓,让这些害群之马暴露在阳光下,才是清理的根本。
当日头落下时,八个方向的清理队陆续传来捷报。
被杀的顽抗者尸体被拖到街口示众,血腥味混着夏日的热气飘散,却让躲在家中的百姓渐渐放下了心。
被抓捕的乱兵、流氓堆在空地上,黑压压一片,像被收割的杂草。
秦大骑着马巡查街道,看到百姓们从门缝里探出头,眼神从恐惧变成了敬畏。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甚至大着胆子喊了一声:“官爷,要水吗?”。
秦大勒住马,朝他点了点头,阳光落在禁卫军锃亮的刺刀上,也落在百姓们渐渐舒展的脸上。
是夜,秦大统计了一下战果,今日一共杀死乱军、匪徒达两千余人,俘虏人数更是接近三万。
这还只是清理了城里的一个大概,也就是大股的人马,如果全部清理完,人数绝对会直逼十万。
秦大随意地挥动着手中的战报,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看起来,想要彻底清理干净南京城,恐怕没有个三五天的时间是不行的”。
站在一旁的傅淑训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乱军只有两三万人,但今天应该已经被我们消灭了大半”。
“但是,城里那些城狐社鼠的数量却要多得多,而且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扎根已久,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如果他们铁了心要躲藏起来,想要找到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秦大冷笑一声,似乎对这些城狐社鼠并不放在眼里。
他自信满满地说:“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大夏最擅长的就是发动百姓,只要这些百姓们愿意站出来,那么所有人都将无处遁形”。
傅淑训听了,不禁轻轻点头,他对夏国的规矩和做事方法也颇为了解,知道发动百姓确实是夏国的一项杀手锏。
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还能让百姓们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关怀,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想到这里,傅淑训关切地问道:“不知夏王殿下何时会进城?”。
秦大悠然自得地回答道:“至少要等到南京城被彻底清理干净之后吧”。
“毕竟,要是那些乱军惊扰到了大王,那可就是我们的罪过了”,他的语气轻松,显然对完成这项任务充满了信心。
傅淑训站在门前,目光缓缓扫过门外站岗的士兵们。这些士兵们身着崭新的军装,整齐划一,手中紧握着步枪,宛如钢铁般矗立在那里。
他们的身姿挺拔,纹丝不动,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但他们的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时刻扫视着四方,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傅淑训心中暗自赞叹,这些士兵显然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他们的存在让他感到无比安心。
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守护,城中那些残余的作乱者必定会被迅速剿灭,南京城也将重归安宁。
想到这里,傅淑训稍稍松了一口气,他深知,如果南京城真的在这场骚乱中毁于一旦,他恐怕难以向朝廷交代。
“傅大人若是着急,可以出城前去拜见大王,相信大王会非常高兴的”,一旁的秦大突然开口建议道。
傅淑训略作思考,觉得秦大的提议不无道理。
于是他点头应道:“也好,老夫这就出城去拜见大王”。
接着,他转头看向秦大,诚恳地说道:“城里的一切就拜托秦将军了!”。
说罢,傅淑训向秦大深施一礼,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感激。
然而,秦大却侧身避开,谦逊地说道:“傅大人言重了,这是末将的职责所在。给傅大人半个小时时间安排一下,半个小时后,我会派一个连护送傅大人出城”。
傅淑训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迅速唤来几位下属,开始详细地交代工作任务。
他的语气严肃而坚定,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