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蔡成融合少数民族的绝招,当然要推进。
只不过,开始时招收的数量不多,而且还要求识汉字、懂汉话。
大汉的付出,让西羌八族感受到了温暖。
几百年来积累下的仇恨,在慢慢淡化。
融入大汉帝国的进程已然开始。
路过长安之时,荀彧找刘协与蔡成商量,是否在长安稍事停留,让刘协祭祖。
毕竟,长安周边遍布前汉的帝王陵墓,汉太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文帝的霸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汉元帝的渭陵、汉哀帝的义陵和汉平帝的康陵,等等。
蔡成的说法是:
首先要刘协先举行过冠礼(男子的成人礼),然后先祭天地,再祭祖先。
重要的是,祭祖不能在长安,必须在洛阳。
毕竟洛阳有双庙:以太祖刘邦、太宗刘恒、武帝刘彻为帝神的高庙,以及汉明帝在光武帝刘秀驾崩后修建的世祖庙。
这是东汉无奈之下采用的“双轨制”。
如果完全以高庙为宗祠,则刘秀则会因为血脉太远而不被承认为皇室宗亲,从而被迁出高庙,从而削弱了东汉皇帝的正统性。
可刘秀又有“复汉”之弥天大功。
故而东汉才采取了“双轨制”,一方面承认东汉乃继承于西汉,祭祀西汉太祖刘邦、太宗刘恒和武帝刘彻等皇帝,另一方面汉明帝再建世祖庙,祭祀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荀彧听了蔡成的说法,豁然开朗,爽快地接受了蔡成的提议。
刘协也很高兴。
毕竟,这说明蔡成对他皇位正统性的认可,而且在成人礼及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后,他便能够亲政了。
刘协心心念念的,就是先率军亲征,为大汉开疆拓土,然后再成为丞相,一展自己治理天下之能力。
这一切皆在冠礼之后。
按大汉礼制,需要请品行端正、德高望重之人为大宾,为刘协加冠。
眼看就到陈仓了,蔡成这一路上也从荀彧嘴中,得知了内阁应对“四年五灾”更多的细节,更是知道了那些阁老是如何考验荀彧的。
可以说,荀彧前两年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如果不是兖州地震发生后,荀彧的一系列果断措施,得到了阁老的一致赞赏,可能至今他还被那些阁老架在火上烤呢。
雍州的冬日,让那些前朝旧臣大开了眼界。
过去冬日到来,道路上罕见人迹。
如今,从弘农郡到京兆尹再入右扶风,路上行人就没断过。
这些前朝旧臣打听了一下,方知这些行人中,经商者有之,游学者有之,更多的是拖家带口的走亲访友之人。
而且所有路上的行人都非常守规矩,道路左右两边留出专供快马传讯的通道,以及道路中间供马车往来的通道。
管亥在向所有人面前嘚瑟。
“看,这便是雍州刺史府功曹苏则发明的‘右侧通行规则’。马车、奔马、行人各行其道,且互不干扰。”
这本是唐初宰相马周的提议,不知怎么苏则也提出了这一规则。
“哦?为何要‘右侧通行’?”还有前朝旧臣不理解。
“哈哈,我明白了。所有人都右侧通行,便没有迎面相撞之事的发生了。”阴修反应最快。
荀彧马上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对管亥吼道:“如此好的规则,为何不上报内阁?”
“嘿嘿……”管亥挠着后脑勺。“我不是要等实验成功后,才能报与内阁嘛。现在才试行半年。”
正说着,便看到一马车快速地驶在路中间,眼看就要撞上对面的马车。
那车夫慌忙间,驱马向左,马车便奔向迎面而来的行人而去。
那些行人明显是一家人去走亲访友,几个孩子顿时被吓得“哇哇”大叫,脚下却迈不开步。
那家人的男主人大惊失色,冲上前来,试图护住自家的几个孩子……
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一声,飞身上前,冲着马头便是一拳。
“咔嚓”一声脆响,马头开裂,那马瞬间瘫软。
一拳,只是一拳,眼看那马活不成了。
随后就是“轰隆”一声,马车在惯性的作用下,撞在了那壮汉的身上。
然而,那壮汉被马车撞上,纹丝未动。
只见他一手抵住车辕,还向前迈了一步,另一只手抵住了车厢。
这时,出巡的一行人才看清楚,那壮汉竟然是蔡成的贴身护卫典韦。
“啊——”车厢中传来凄厉的叫声。
很快,一个中年人从车厢中跳了出来,瞬间破口大骂:
“你这不长眼的贱民,竟敢拦我车驾!我抽死……”
那中年人扬起手中的皮鞭,一边骂,一边要把手中的皮鞭抽向典韦。